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八路军120师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六〇


  §第8章 三军卷平冈

  1944年,盟军在欧洲的反攻节节胜利。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侵略者的处境也日益不妙。日军为了在海上交通线被切断时仍能保持其本土与东南亚的联系,在当年四五月间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攻势。蒋介石集团正集中精力保存实力,准备内战,对日军的进攻毫无准备,连失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大部和贵州一部,重庆震动。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1944年4月毛泽东指出:我党我军现在的任务是要准备担负比过去更为重大的责任。我们要准备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日寇打出中国去。为我党能够担负这种责任,就要使我党我军和我们的根据地更加发展和更加巩固,就要注意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要把城市工作和根据地的工作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1944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120师第359旅挺进湘南、粤北,开辟以五岭山脉为中心的华南敌后根据地,并逐步把鄂豫皖湘赣根据地和东江根据地联结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南方一翼,以阻止国民党的反革命逆流,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11月1日南下支队在延安举行誓师大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叶剑英、聂荣臻都到会讲了话。贺龙讲话时,举起十指张开两只大手说:同志们!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就是说,最初我们没有一支枪、一粒子弹,是靠自己一双手起家的。我们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才有了人民军队,才发展成为现在的八路军、新四军。第359旅第一梯队4000余人,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辖四个大队),由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率领,于11月9日,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越过同蒲路进入太岳区,后又由太岳再渡黄河越陇海路,突破日寇的重重封锁和顽军的不断阻击,于1945年1月27日,在鄂豫皖湘赣根据地之大悟山与新四军第5师会师。受党中央指派的随军南下的两个干部大队900余人,亦同时到达大悟山。鄂豫皖区党委及第5师领导机关,根据党中央1月6日关于部队会合后加强团结的指示,号召边区机关、部队同南下支队亲密团结,并号召向南下支队学习,掀起练兵的热潮。

  2月初,鄂豫皖区党委召开会议,传达与讨论了党中央的指示,研究了形势任务,确定第5师地区今后的工作方针以发展为主,着重发展鄂南,照顾原有地区之巩固。同时决定,派第4军分区第40、41团配合南下支队,挺进鄂赣地区,并积极做好渡长江的准备工作。

  几年来,鄂南地区由于敌伪顽的夹击,第5师主力部队几进几出,但在鄂南中心县委和指挥部的领导下,地方党组织和武装始终坚持着抗日斗争。赣北中心县委(1945年初由赣北工委改成)领导地方武装,坚持了赣北各地的斗争。南下支队在大悟山经过短期休整后,同第40、41团于2月14日继续南进,2月19日至23日,分批从黄冈之下巴河和蕲春之田家镇,先后渡过长江,进入鄂南之鄂城、大冶、阳新地区。随南下支队进入大悟山的两个干部大队,一个大队留在鄂豫皖地区,增强该区的领导力量;一个大队进至洪湖一带,去与当地党组织及军队一起开辟洪湖根据地。

  八路军渡江南下,使敌人极为恐慌,一面抽兵加强防备,一面伺机向八路军进攻。2月22、26日,南下部队相继击溃了阻击和尾追之敌,歼敌200余人。之后,又粉碎了日寇对鄂城、大冶地区的报复“扫荡”。南下支队对国民党军队,采取团结抗日的政策,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对暗通日寇,残害人民、向八路军进攻者,则严正自卫,予以打击。

  为打开鄂南局面,南下支队继续南进,进插湘鄂边之大幕山。3月3日,南下支队主力在第40、41团配合下,一举攻占大幕山,3月6日又攻克金塘、大源,共歼顽敌300余人,其余顽军向江西之武宁窜去。在此期间,南下支队主力一部击溃了通山日寇的进攻,歼敌100余人。第40、第41团及鄂南地方武装,在军事行动的同时,配合地方党政工作,从事根据地的各项建设,积极争取当地游杂武装和进行瓦解伪军的工作,扩大新区,巩固根据地。整个鄂南出现了抗日的大好形势。国民党为了阻挠八路军南进,命令第9战区将茶陵、永新、莲花之第82军、驻资兴地区之第99军,星夜调来修水和萍乡,并以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为湘鄂赣边区“剿匪”总司令,统率第72、第99军计6个师及5个挺进纵队,妄图在湘北、鄂南地区消灭南下八路军。

  南下支队进入大幕山后,计划在湘鄂边地区停留20天至1个月,准备夺取平江等,建立小型后方,补充一部分人员和武器后再行南进。遂于3月下旬进占平江城。我夺占平江后,王陵基以四五师之众不断向我进攻,我几次反击都未能达到预想之目的。4月初,毛泽东电示南下支队,要将根据地建立在敌占区,勿主动攻击顽军,严守自卫的原则,并提出进至湘南郴县、宜章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新方案,要南下支队南进后看情形再言。南下支队为了实现在湘鄂赣边建立立足点,逐步向南发展的计划,撤销了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游击队的番号,更名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并将原4个大队扩编为5个支队。

  此后顽军由东、南、北三面进逼平江,南下支队为摆脱被动局面,于4月15日撤离平江,北上岳阳、临湘地区。因该地区是日顽边界区,南下支队北上后顽军即行追踪,南下支队转至鄂南通山、崇阳地区。在此形势下,王震、王首道等决心在湘鄂赣边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并向中共中央作了报告。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在湘鄂赣边创建游击根据地,成立了湘鄂赣临时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王首道任区党委书记,聂洪钧任行署主任,王震任军区司令员,建立了13个县的民主政权。

  湘鄂赣临时区党委成立以后,为了粉碎顽军的进攻和为开辟根据地创造条件,以主力一部挺进江西省修水、武宁地区,迫顽军东移,以实现发展鄂南和尔后向湘中之湘阴至衡山铁路两侧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的计划,但因顽军的重兵拦截,未能实现,而转回鄂南。同时另一部第6支队进入湘阴、平江、长沙三县交界地区的桃花山,在敌占区站住脚跟,并得到了发展,先后争取伪军8000余人反正(分别编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1、第2师),第6支队本身也由130余人发展到2400余人,建立了基层政权,使长沙北铁路两侧的游击战争蓬勃地开展起来。

  在南下支队转战湘北的同时,第40团及鄂南地方武装相继在鄂城、阳新等地袭击日伪据点,歼敌一部,并争取了一部伪军反正,使鄂南地方武装,又分别在鄂城、嘉(鱼)浦(圻)地区,攻克日伪据点多处,歼敌一部,并粉碎了顽军的进攻。至7月,鄂南伪军及反动的大股土顽均被我歼灭或击溃。长江以南,赣北彭泽以西,湘北岳阳以北地区,除公路、铁路及少数孤立的日伪据点外,大部获得解放,根据地南北260公里,东西360公里,人口200余万,初具规模。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