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三一


  ※13.从山西走来的元帅

  §黄埔一期的毕业生

  毛泽东曾说: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这话确有一定道理。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中执掌帅印的绝大多数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国民党军中的黄埔学生见到蒋介石多称其为“校长”,而自称为“学生”,以体现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

  实际上不仅国民党军中到处可见黄埔军校毕业生的足迹,共产党的将领中也有很多出自黄埔,因为在黄埔军校初创时期,在目共第一次真诚合作之时,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反对封建军阀势力的革命力量,其中既有国民党人,也有大批的共产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无帅之一的徐向前就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徐向前堪称一代儒将,称得上是一个“文化人”。

  徐向前10岁那年上过两年私塾,尔后转到沱阳学校读高小。从我军大多数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领的简历看,参加革命前上过高小的实属凤毛麟角。因此,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有很高的学问了。在这所学校里,徐向前感受到了一个远比乡下私塾开阔得多的天地,使他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路。由于家境逐渐衰落,在15岁时,徐向前失学了。

  在一家书店干了两年多的学徒工后,一直热烈向往读书的徐向前于1919年又考进了公费的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徐向前当了一名小学教员。徐向前的求学生涯并未到此结束,1924年初,位于广州的革命政府所办军官学校招生,有着扎实的文化功底又对革命一往情深的徐向前,成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

  进入黄埔军校,既是徐向前接受教育的继续,又可以看作他军事生涯的开始。

  黄埔军校因建立在四面环水的黄埔岛上而得名。以后,黄埔军校的名字越叫越响,“国民军军官学校”的原称倒没有什么人再提起了。

  黄埔军校刚成立时,共产党人在其中也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周恩来担任学校的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担任过政治部的秘书,叶剑英担任过教授部副主任,浑代英。肖楚女等同志也曾担任过军校的教官。

  徐向前在黄埔学习期间,正是军阀混战的年代,学员们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战斗,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第一期开学不久,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在孙中山挥师北伐的过程中,徐向前参加了为孙中山放哨、警卫的任务。一个月后,又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这是黄埔军校学生首次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作战,当时学员们表现得非常勇敢,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也许是和黄埔军校有缘,徐向前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仅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干了一年,就又回到了黄埔,只是这次的黄埔不是广州的黄埔,而是号称“第二黄埔”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并且是出任少校队长。

  武汉黄埔分校时期,是徐向前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关头,在这里,徐向前接触了大量的共产主义思想,完成了从民主主义思想向共产主义思想的转变。

  黄埔军校对革命的重要贡献,我们不应忘记,仅仅是黄埔第一期,就培养了大量的共产党人,像左权、王尔琢、周士第、陈赓、蔡申熙等人,都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

  §阎锡山的老乡

  129师成立后,徐向前并没有随大部队一起行动,而是跟着周恩来一起到了山西。因为徐向前也是山西五台人,是地地道道的阎锡山的老乡,所以,军委希望徐向前能够利用老乡关系,走走“后门”。

  山西省五台县位于五台山南麓,因五台山而得名,是个山区小县,经济、交通都比较落后。自从阎锡山成为了山西的土皇帝后,五台地区就开始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县不如镇,镇不如村。”所谓“县不如镇”,是指五台县不如东冶镇,由于东冶镇土地好,产量高,大户人家很多,比五台县城要富裕些;所谓“镇不如村”,是指东冶镇不如阎锡山的老家河边材,阎锡山的旧宅高墙大院、豪门深宅,绝非一般的县城衙门可比。

  徐向前出生的村子与阎锡山的老家仅一河之隔,叫永安村。解放前,山西人只知道有河边村,而不知有永安村。解放后,虽然河边村名声依旧,但它终究失去了昔日的显赫,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而永安村却随着徐向前声名远播被整个山西人所熟识,并且山西人力有了徐向前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骄傲。

  阎锡山在山西经营多年,将山西彻底变成了自己的一个帝国。阎锡山时代的任何一个山西人几乎都要受到阎锡山的影响,徐向前也不例外。

  当徐向前考入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后,才知道这所师范是阎锡山创办的,具有准军事教育的性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军文兼备的人才,以便准备力量同其他军阀抗衡,巩固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地位。该校校长自然也得是阎锡山的心腹。校长赵戴文,秀才出身,和阎锡山一块闹过“革命”,任过阎锡山军第4混成旅的旅长,在山西颇有些名气。此人能文能武,是阎锡山的得力助手。虽然学校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但其严格的规章制度,初步的军事训练,还是为徐向前今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让阎锡山没想到的是,这所学校实际上已经成了山西学生运动的中心。薄一波、王世英、程子华等很多共产党人都曾先后在这所学校里学习,从事过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不得不举起抗日的旗帜,摆出一副“守上抗战”的架式。即使这样,八路军在阎锡山的地盘上抗日,也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协商和解决,于是中央决定派中共的谈判专家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等人前往阎锡山处与之谈判。据徐向前自己说,这次能够与周恩来一起去,完全是因为他是山西五台人,沾了与阎锡山是老乡的光,并且在晋军中有很多熟人,便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阎锡山从辛亥革命时算起已统治山酉有20多年了,一向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不许其他政治势力侵入。“七·七”事变前,他奉行亲日反共政策,1936年初,红军东渡黄河抗日,就曾遭到阎锡山军队的阻挠。阎锡山防了“共”却没有防住“蒋”。蒋介石军队此时乘机以“剿共”为名,大举进入阎锡山经营了20多年的独立王国。蒋介石窥视山西很久了,一直出师无名,这次总算找到了借口。红军返回陕北后,开入山西的中央军仍不撤走。这时阎锡山才明白什么叫“引狼入室”。他曾经说:我不亡于共,也要亡于蒋,“七·七”事变后不久,山西就成为抗战的最前线,山西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有人用“在三十鸡蛋上跳舞”来形容阎锡山当时的处境是很形象的。对日本,不能抗得过人,以免激怒日本人;不抗也不行,否则无法向山西民众交待;对蒋介石,拒蒋则自己势单力孤,难以完成“守土抗战”的艰巨任务,迎蒋则无异于引狼人室;对共产党,既要反共,又要将共产党作为暂时的同盟者。阎锡山确实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或者说是在“玩火”。

  在周恩来和阎锡山谈判的同时,徐向前则利用在国民党政府、军队和教育机关中任职的同学、同乡的关系,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这段时间虽然不是打仗,但徐向前却忙得不亦乐乎。同乡宴后是私人拜会,然后又是小型座谈、校友会、群众集会等活动,徐向前是“逢请必到,逢到必讲,逢讲必宣传抗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