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八路军115师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四六


  1940年初,山东分局派社会部长刘居英赴湖西处理“肃托”事件的善后事宜,由第686团3营护送。刘居英看到他们总共不足200人,大部分战士扛着机枪,步枪已经没有多少人扛了。刘居英回来向115师的领导作了汇报,问为什么不赶快补充。罗荣桓只是笑一笑,未作回答。有一天,地委政府工作部长于化琪也为此事来找罗荣桓汇报,谈到地方对解决主力部队兵源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当前困难很大,很难满足主力部队的要求,地委书记宋子成为这事急得生了病。罗荣桓很关心地安慰说:

  “不要着急嘛,告诉宋子成同志,不要感到有压力。”

  “这是个大问题,想想看,用什么办法解决,我看办法总是有的。”

  过了两天,罗荣桓召集地方和军队的40多位干部一起开会,研究如何解决兵源问题。罗荣桓说:“主力部队入鲁以后,经过多次战斗,减员比较多,兵员确实需要补充。但解决兵源问题要有条件,现在鲁南各地党的组织还没有普遍建立,群众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地方上也有困难,硬要是不成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罗荣桓接着说,“首先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群众觉悟提高了,兵源问题自然就好办了。”罗荣桓用亲切的目光望着部队的干部说:“我看现在不是要地方支援部队,而是部队先要支援地方。要从部队中抽调一批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帮助地方,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

  听到这里,军队和地方干部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大家都轻松地笑了起来。接着,罗荣桓宣布,从主力抽调100多人组成工作团,由师政治部的科长彭亮带队,分赴4县边联一带农村,深入群众,帮助地方党开展工作。工作团下去以后,很快建立了50多个群众工作点,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基层政权和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激发了群众的抗战热情。1940年春天,临郯苍平原出现了一次参军热潮,仅费南山区就有近千名青壮年报名参军。

  在当时,扩大武装的另一个办法是改编地方武装,为此有一些人就不顾条件地强制改编。为了使地方部队也能得到发展,罗荣桓强调,地方武装的升级,不能用“拔萝卜”的办法,连根拔掉,要留下根,保留好基础,向主力输送一批,地方可以接着再发展一批。

  由于注意了调整关系,主力部队、地方部队都有所发展。到1940年9月,115师进入山东的686团和685团,在鲁南、鲁西、冀鲁边、苏鲁豫地区同山东纵队一些部队合编后,发展到19个团,共约4.2万人,地方部队也发展到2万人。人多枪多,力量壮大了,后劲也就足了,在鲁南站稳脚跟是不成问题的。

  §甲子山风云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同时面临着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团结国民党左派和其他进步力量,成了八路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山东,能够成为八路军天然盟友的只有原东北军。从红军到达陕北后不久,红军和东北军就开始合作,这种合作最终促成国民党与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115师到山东后,仍继续同东北军保持联系,开始时双方关系也相当不错。但是随着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山东的东北军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进步力量与反动力量之间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1940年9月,东北军第57军军长缪澄流与日军第21师团订立了反共投降密约,该军爱国将领第111师师长常恩多与第333旅旅长万毅(共产党员)率部发动了“九·二”锄奸运动,控制了57军军部(缪澄流逃脱),发表了抗日锄奸通电。但是东北军中的顽固势力,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不仅保护了缪澄流,而且加紧打击进步力量,指挥部队同八路军搞摩擦。1941年2月17日,第111师331旅旅长、坚持反共立场并同日伪军有联系的孙彩焕等,乘师长常恩多患肺结核病重之机,扣押了万毅。

  留在该师的其他共产党员,有的被迫撤离,有的被关押,有的竟被杀害。在孙彩焕等人的控制下,第111师不断与八路军滨海地区的部队发生摩擦。3月间,蒋介石给于学忠发来密电,要秘密处决万毅。但于学忠舍不得这员虎将,因此迟迟未予执行。7月间,蒋介石派特务到57军监斩万毅。在这危急时刻,常恩多决心不让第111师落入反动分子手中,就与于学忠总部的少将主任秘书郭维城紧急磋商,委托他率第111师的大部于8月3日摆脱国民党的控制。起事之前,郭维城秘密通知了在狱中的万毅,万毅逃出并到达山东分局的驻地。

  8月4日,山东分局闻讯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对付“八·三”事变的政策。罗荣桓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就这一事件的意义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发表了意见。他指出,当前共产党的方针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对待国民党军队决不是要去进行分化和瓦解,但111师的事件是蒋介石分裂倒退政策逼出来的。事变的性质是正义的、进步的,是与全国人民的抗战、团结、进步的要求一致的。八路军必须予以支援。但这个师仍是一支旧军队,缺乏群众基础,加上整个东北军中反动势力很大,必然要镇压和分化这支部队。因此,在该部队可能出现混乱时,共产党应该从各方面支持他们。罗荣桓提议,派万毅和以前从这支部队撤出的地下党员王维平立即到111师去,与事变领导人一起稳定队伍。

  虽然与会的大多数人支持罗荣桓的意见,可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如此处理存有疑虑。他们的理由是,从大局上看,共产党的主要方针是要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并且与东北军合作又是共产党统一战线的重点。一旦八路军在这一事件中陷得太深,就会与原东北军发生矛盾,使八路军在山东树敌太多,并给国民党反动派提供口实。

  这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山东,共产党太需要同盟者了。如果八路军再失去东北军,那么自己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但是,事情的发展正如罗荣桓预料的那样。由于仓促行动,东北军的反动势力刚一苏醒过来,就立即对郭维城所率进步力量进行疯狂的反扑。孙焕彩纠集一些部队抢占了位于日(照)莒(县)边界、日莒公路以南的甲子山。参加事变的原东北军111师大部被迫转至八路军的根据地进行休整,师长常恩多在转移途中病逝。

  甲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像一个楔子伸入当时已是八路军根据地滨海地区的中部,孙焕彩的行动,也严重地威胁着滨海根据地的安全。

  面对这一形势,罗荣桓与朱瑞、黎玉、陈光等人共同研究,决定调部队协助第111师进步力量,在8月中旬发起了讨伐叛军孙焕彩的战斗,收复了甲子山。第111师仍然使用原番号,经官兵代表民主选举,万毅担任了师长,郭维城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王维平任副主任。同时,从115师和抗大一分校抽调一批优秀的政工干部和模范战士支援111师,充实连队,加强机关。罗荣桓还亲自到这个部队向广大官兵作时事报告,讲解国际反法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使大家眼界大开,精神振奋,稳定了情绪,提高了抗日觉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