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海外故事 > 太阳鸟 |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八十年代的出国人员流行过这么一句话:“寻找回失去的自我。”这句话说得还是很有水平的,首先肯定是有自我的,只不过失去了,现在要把它寻回。我想,他们是否寻到,现在应该是很清楚的了。可对我而言,甚至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出国留学只是一件相当自然的事,就像上完一年级该上二年级一样。

  ——陈天舒

  §1 三个表姐妹

  十七岁前没有动人的故事。天舒记不起什么很深刻的事情了。记忆只因隔着岁月相望,那份遥远才变得美丽。人家说前十七年决定人的一生,想想自己前十七年的记忆如此单薄,她有些遗憾。

  外公有三个女儿:妈妈招弟、二姨弓陈和三姨来弟。即便如此,那个“弟弟”还是没有“招引来”,而三个女儿又给外公生了三个外孙女——阿晴、天舒和晶晶。

  外公像是不喜欢所有的外孙女们,可惜他没有外孙子可以喜欢。

  母亲招弟排行老大,却给外公生了第二个外孙女天舒,而且天舒比二姨引弟的女儿阿晴小了六岁。小时的天舒,对此大有吃亏的感觉。如果不是因为母亲结婚晚,她理应是长外孙女。她想做大,可以管着妹妹们,就像阿晴表姐常管着她一样。到小学毕业,大舒的心理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再也不喜欢长大了,她觉得还是做小的比较好。

  母亲晚婚与外公有关。外公一直不同意母亲的婚事,最后同意也是因为母亲年纪大了。

  母亲结婚时近三十岁了。外公不喜欢父亲有两个原因:一、父亲是山东人。外公不喜欢北方人,可怕的是外公把广东以北都列为北方,那他要不喜欢多少人啊;二、父亲出身不好。外公不希望母亲及母亲的后代因为家庭出身再受苦。

  阿晴没有父亲,从小与母亲引弟寄居在外公外婆家。她对外公外婆的言行举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私下里曾对天舒议论过,最后的评语是:外公对外小心翼翼,外婆对内飞扬跋扈。天舒把阿晴对外公外婆的评语转告母亲。母亲听了,说,阿晴此话差矣,长辈终究是长辈,不要乱加评论。

  母亲的话外之音,像是有些默认。

  天舒只记得在她很小的时候,外公早上一定听一部小小的半导体收音机,音量调得低低的,整个头凑过去,有时索性把小收音机放在耳边,听一些香港新闻,脸上的表情紧张又慎重。这样一直维持到国内的气氛相当的松弛,香港的电视、广播已经公开于广东及沿海地区。这以后,外公根本就不听新闻了,只听些天气预报。

  阿晴说,外公本来就是不关心政治的小男人,以前也不是关心,根本就是担心嘛。母亲说,阿晴这句话倒是对的。

  不担心的日子,外公像是反而过不惯了。不久,外公就去世了。那年,天舒七岁,阿晴十三岁,晶晶三岁。

  至于外婆,干干瘦瘦,颧骨很高,典型的广东女人。外婆像铁,阿晴如钢,两人不时磨擦出火花。不管是热战还是冷战,女人和女人之间的矛盾,又能深刻到哪里?想必都是女人的小心眼,小事化大事。

  二姨引弟终日不说话,像个深宫的怨妇。三姨来弟则是继承了外公的嗜好,爱听收音机,当然不再是先前的小半导体收音机。不过她不听新闻,而是热衷于电台的热线电话,小老百姓可以直接介入“党的喉舌”,发表意见、聊天、点歌,三姨牵着长长的电话线耐心地等待着,一旦打通了,受宠若惊,第一句话是:“喂,是我吗?是同我讲话吗?”最后点了首歌,说送给收音机前所有的听众,似乎她多博爱一样。阿晴听了都心酸,三姨平时在家可没有这么好脾气。

  三姨的嗜好坚持到她出嫁,嫁人后就不打热线电话了,只是打电话给丈夫。三姨夫是个生意人,有钱。三姨每天打电话到他办公室以慰问为名,做些监督工作。

  外婆说过她们表姐妹三人,最聪明的是天舒。天舒觉得不然,她只是最会读书的那一个;阿晴表姐和晶晶表妹都比她聪明。

  小时候,晶晶与天舒玩捉迷藏,天舒常常大伤脑筋。不是找不到晶晶,而是太容易找到了。晶晶只知道藏在桌子底下,也只知道到桌子底下找别人。每次在桌子底下捉到她,晶晶就说:“姐姐好厉害呀,一下子就找到我了。”天舒索然无趣:“你就不能换个地方藏吗?”晶晶却说:“我担心换了地方,你找不到呀。”捉迷藏是小事,聪明人能在这种小事上就随便显露智慧吗?

  晶晶父母对她进行的是刺激性教育。考60分奖一百元,考80分奖二百元,考100分奖五百元,写一篇额外作文,奖五十元。晶晶常把那些额外作文转手给别的小朋友,从中赚了点批零差价。

  晶晶极有爱心,对她家的狗关怀备至。有一次晶晶就赏了它一瓶马爹利,那狗大醉三天。晶晶十分孝顺父母,为了给父母减少麻烦,寒暑假常常不请自到天舒家,祸水流人他人田。

  而表姐阿晴则是个尤物加鬼灵精。天舒有时与母亲周末回外婆家,她多是找表姐玩。大人聊天,天舒有时会插嘴,母亲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阿晴则是边玩边竖起耳朵听大人谈话,句句入耳,字字在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