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假官真做 | 上页 下页
一二


  当然,滕公一定受过朱家的恩惠,所以他那时虽已封侯,却待朱家这个“布衣”为上客,招待他住在家里,一连喝了好几天的酒,找到了个机会,朱家问他:“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非抓他不可!”

  “这个家伙!”滕公答道:“替项羽卖命,好几次,皇上差一点逃不出他的手。现在要他的好看了!”

  “那末,滕公,”朱家又问:“你看,季布是怎么样一个人?”

  滕公沉吟了一会,情不自禁地点头:“凭良心说,这个人不坏。”

  “那就是了,两国相争,各为其主,他是项羽的部下,替项羽卖命是分内之事。项羽手下像他这样的人还多,难道统统把他们杀掉?”

  滕公不作声,但从他脸上的表情看的出来,朱家的看法,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现在皇上刚得天下,必须争取四海的民心,才能长治久安。为了自己的私怨,大动干戈去抓一个与老百姓利害无关的人,岂不显示自己的心胸狭窄,度量不广?”

  “皇上不是那种人。”

  “我也知道皇上不是那种人。明明是善纳忠谏、量大如海的命世英主,偏偏教老百姓把他看错了,这是多大的冤枉!再说,”朱家移席向前,低声说道:“以季布这样的人,汉不能用而要抓他,那就非把他逼走了不可。北面,胡人;南面,南越,他哪里不好去?一去则必不利于汉。当年吴楚交兵,楚国大败,伍子胥以楚人而鞭楚平王之尸,就是惩罚他‘忌壮士以资敌国’。这些,你何不相机向皇上进言?”

  “啊!”滕公一面因为他说的话,确有道理;另一方面已经明白,季布是藏匿在他家。为公为私,这件事他都是义不容辞的,所以一口答应照办。

  于是,滕公把朱家的意思,很婉转地上达高祖。季布果然获得赦免,而且高祖还召见了他,授予“郎中”的官职。朱家亦由此而享大名,上自公卿,下至细民,无不佩服他能够“摧刚为柔”。但是朱家自己从不提及这重公案。季布虽贵,亦从未有所干求,甚至从不相见。

  至于在季布这方面,似乎跟朱家一样,竟似忘了有这回事。“大恩不报”彷佛负义,所以,史记“索隐”中有这么一句语气讥刺的话:“布竟亦不报朱家之恩”。

  “季布一诺”是有名的典故。为他人谋,尚且如此,岂有忘恩负义之理?从深一层看,季布实是朱家的知己:他深知朱家施恩从不望报,要报亦必不为朱家所受,不如脱却世俗之见,绝口不提。而果然有一天,朱家遭遇到绝大的危难,譬如获罪将诛之类,季布一定会不惜身家性命来救他。游侠的精神就是如此。季布本人就“为气任侠”,他的弟弟季心,“气盖关中”,亦是大侠,所以季布不会不了解其中的精义。

  这种游侠精神的扩散和变化,形成汉朝社会的一项极受人重视的道德规范,此即“恩怨分明”,而尤重在报私恩。至于第一流的游侠,能使受患者终身不忘,无时不在注意可以报思的机会,所以剧孟的母亲去世,远方送丧的人,步行骑马的不算,光是吊客的车子,就有一千辆之多。吊贺应酬尚且如此,可以想见他的潜势力。我们无法知道任公与同时的朱家,是否有所往来?但任公生当乱世而能屹然无恙。以经营粮食起家,则必具有豪杰的作风,得游侠的庇护,实可断言。值得后人佩服的是,他逆取而顺守,到天下大定以后,配合国策,从事农商,在整个重新开始的经济建设中,他做了很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很好的报酬。

  汉初朝野上下,所全力谋求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粮食从何而来?要靠耕作。大乱之后,田地荒芜,而人口锐减,所以耕作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人力不足,于是而有奖励生育的法令。可是人口的繁殖,非三年五载所能见效;要解决眼前的困难,必须设法使现有的人力,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汉朝的农业政策,特别提出“力田”二字,意思是说,不但要求务农,而且要求特别努力。

  努力需要有条件,最重要的就是安定农村。这不外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第一是减税,把农民对公家的负担,降到最低的程度。第二是开放关禁及货币的制造,使农民易于获得必需的物资,以及易地就业的便利。第三,弛山泽之禁,开放一切天然资源,鼓励大家去生产。

  可是,物质方面的优惠,有时会产生流弊。利之所趋,不免争夺,则与原来求安定的目标,背道而驰。如开放铜山,自由铸造货币所引起的“奸铸”,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是则物质建设的同时,必须展开以伦理为中心的精神建设,所以又强调“孝弟”。上慈下孝,弟兄友爱,则协力耕作,任何天然的困难皆可克服。因此汉初诏令中,常见“孝弟力田”四字。吕后当政时,特置“孝弟力田官”,品秩甚高,职掌是“劝今天下,各敦行务本”,‘敦行”者孝弟,“务本”者力田。

  力田之力,不是一个泛泛的动词。汉初农村的情况,亦可说是惨不忍睹,往往赤地千里,不见人烟。有人烟的村落,则水利失修,六畜稀少,从瓦砾中重建,在蔓草中耕作,全靠双手努力。所以人力这个因素,在生产事业中有无比的重要性。一般农村,无论贫富身份,有力可出的,无不投入生产,如朱家的儿子,亲自下田,即为一例。总之一般货殖家,所最重视的生产条件,不是土地,亦非金钱,而是奴婢。

  “奴婢”二字,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是奔走使今,增加生活上的便利。”而在汉朝,尤其是汉初,奴婢的意义相当于工厂的机器,耗费的动力少,效率高,易于保养才是部好机器。那时的奴婢也是如此,要求他能刻苦,耐劳,性格驯良,易于管理。

  因此,要了解汉朝的经济发展,必须对当时的奴婢制度有所认识。奴婢的起源甚古,但作为一种生产的劳动力而买卖转让,则起于秦代。汉书“王莽传”记秦代“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既然奴婢同于牛马,自为财产之一,所以史记、汉书记富人常记其奴婢的数目,临邛卓家,“富至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张安世传:“家僮七百人,皆手技作事,”写得尤为明白。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