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大故事 | 上页 下页
紫禁城搜秘(2)


  二、体和殿上三才宴

  光绪十年,慈禧太后五十万寿,由西六宫的长春宫移居穆宗诞生之地,费银六十三万两重修落成的储秀宫,自此大兴土木,修西苑、修颐和园;光绪十九年六十万寿以前,又费银六十余万,重修乾隆准备归政以后颐养之地的宁寿宫,竟是以太上皇自居了。

  宁寿宫的膳房,扩充为慈禧专用的私厨,称为“寿膳房”;但不知何故,又称为“西膳房”。

  寿膳房下分五局:荤局、素局、饭局、点心局、以及专做满洲饽饽的饽食局。现在食品店买得到的萨其马,就是满洲饽饽之一。

  寿膳房网罗了许多名厨,能做点心四百多种,荤、素菜四千多种。进膳的气派惊人,尤其是年初一晚上的那一顿,伺候的人号称“四大金刚”、“五百罗汉”。这一顿晚膳,亦有个专门名称,叫做“三才宴”。可能皇太后年初一的晚宴,都称为“三才宴”,但宫史上从无记载,只有慈禧此宴的排场,见诸近人的口述笔录。

  天地人谓之三才,是故三才宴为同样的三桌,宫中称为“天一桌”、“地一桌”,前者设于太后座东,后者则座西。慈禧在归政之后,每每在体和殿进三才宴——体和殿原为储秀宫前面翊坤宫的后殿,重修储秀宫时,拆去宫前大门及围墙,与体和殿成为一个相通的大院落,毓秀为寝宫,体和殿便是专用的饭厅。中间改为穿堂,东面两间,里间大致作储藏之用,次间才是饭厅;西面两间,次间为慈禧用膳前后休息之处,里间为更衣之处。三才宴的“天一桌”设于东里间,“地一桌”则设于穿堂。

  太后用膳,每逢朔望,照例由帝后侍膳。三才宴之前,奉到慈禧“传膳”的口谕,开始上菜,等摆满一桌,侍膳的太监,高唱一声:“膳齐!”慈禧入东次间,帝后后随,入座之先,先向东西两桌合十致意,表示谢天谢地。皇帝冬至祀天,夏至祀地,我想这是因为太后不能参预,故有此“私祀”。

  太后的座位坐东朝西,帝后左右侍立,座前是三张方桌连接在一起的一张长桌,另外横置一张半桌,名为“接手桌”,作为撤菜、上菜暂置之处。

  现在要谈“四大金刚”与“五百罗汉”了。“四大金刚”是伺候过先帝有功的老太监,如其中之一,曾是道光的书僮;平时不当差,只有行三才宴时,才站在东次间的四角,代祖宗“执行家法”。甚么“家法”,如何“执行”,容后文交代。

  “五百罗汉”是五百名年轻,稳重的太监,专司从宁寿宫东的寿膳房至体和殿的传递膳盒之职。为求迅速,身子不动,用单手托递,不能出一点差错。所以每年腊八以后,便开始训练,用白布托着砖块传递。每至三才宴时,五步一盏灯笼,蜿蜒火龙,自东徂西,蔚为大观,宫中称之为“四金刚五百罗汉伺候西天太后老佛爷欢宴瑶池”。

  膳盒木制,盒盖上描画蓝龙红珠的二龙戏珠图案;盒中有夹层,中间嵌一个上有凹槽的锡座,恰容食器,或盘或碗,上加银盖;槽下垫水,盖上复有棉垫,所以经五百人之手转递,犹能保温。

  每到“传膳”,例由大总管李莲英指挥;膳盒递到宫门,由门外的二总管崔玉贵接住,交给门内的李莲英,奉上桌子,当着慈禧打开盒盖,奉菜上桌。平时“侍膳”的是,管毓秀宫“小茶炉房”的太监张福;但在三才宴时,他是光绪的“副手”。

  现在从三才宴慈禧入座开始,先是站在四角的老太监垂手请安——一腿下跪、双手下垂,俗称“打扦”,同时,宫门外的五百罗汉齐声高喊:“老佛爷万寿无疆!”一波一波由西而东递相传呼,“西二长街”及周遭通路上,鞭炮及“响鞭”交作,繁响一片,赓续不断,直到宴毕。

  “侍膳”的规矩是不准开口,看眼色行事,“食前方丈”当慈禧注视那一样菜时,便将这样菜移到她面前,如果表示欣赏,便用银匙舀一匙布在空碟子里,任由她用银镶乌牙筷,夹菜进口。吃过一筷,倘或说一句:“不错!”或有其他愿意再尝的表示,就再舀一匙——没有第三匙,这便是“家法”。

  在三才宴时,看慈禧眼注何处,移菜近前的是张福,而布菜的是皇帝。菜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应节令的“吉祥菜”,都有特定的名称;当光绪布菜时,站在慈禧右面的皇后配合着报菜名,其实是“念喜歌儿”,譬如皇帝布一个肉圆,皇后便念:“江山一统。”第二类是封疆大吏进贡的山珍海味,熊掌、鹿脯等等;第三类才是寿膳房选取时鲜、精心烹制的佳肴。

  到得相当时候,就要上演一出由张福连导带演,演员包括“四大金刚”、皇帝、皇后、甚至慈禧自己在内的“执行家法”的戏了。

  明朝宫闱多故,谋害之事,层出不穷;清沿明制,但防范特严,对于在食物中下毒一事,防微杜渐,订下一个原则,就是皇帝在饮食上的爱好,谁也不知道,实行此一原则,又有积极与消极的两种做法。积极的是,菜的样数多,其中一定有皇帝喜爱之物,而不必专门交代要吃那样菜;消极的就是每样菜至多吃两匙,让人看不透他有何偏嗜,同时由于分量少,即令中毒,亦不致太深而有挽救的可能。因此,侍膳的太监,绝不能开口献殷勤,譬如说一句“这个菜是新下来的,老佛爷尝尝鲜”之类的话,否则轻则受罚,重有不测之祸。所以宫中太监一脉相传的心法是“侍膳不劝膳”。

  四名老太监来代表执行的家法,便是申明不可因贪口腹之欲而予人以在食物中下毒的可乘之机。在“演戏”时,由张福先用手势或眼色打暗号,光绪便故意在第二匙以后,又去舀第三匙,只听得为首的老太监,大喝一声:“撤!”

  这一声里外皆闻,慈禧将筷子一停;皇帝持匙发楞,皇后垂眉敛手,张福吓得打哆嗦,赶紧将这样菜撤了下去、“撤”与“斥”同样,等于慈禧受了申斥;清朝帝后视“家法”为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慈禧也不敢改这个规矩,表示以身作则守家法。

  最后所进的一样膳食,礼节特别隆重,由李莲英捧着膳盒顶在头上,双膝下跪。张福打开膳盒,奉出一盘饺子,递给光绪,摆在慈禧面前。这盘饺子是年前包好冻了起来,来年第一天所煮的;关外称之为“煮饽饽”,是八旗人家过年必备的食物。所以有此隆重的礼节,是表示吃饭不忘祖宗。

  御膳剩下来的食物,照例分赏妃嫔亲贵,而得宠的近侍,往往亦能蒙此恩典,李莲英家就常蒙受赐。赐食的食盒极大,上面描画的图案与膳盒相同,捆食盒的麻绳染成红绿两色;抬食盒的扁担亦是两头绿,中间红;食器则不准用御用的明黄,而是蓝色或豆绿色。对挑食盒的太监,照例要打赏,赏钱远超过受赐食物之所值,是天经地义之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