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安乐堂 | 上页 下页


  “不可!”胡濙抗声说道,“族诛已觉过分,岂可灭三族?”

  “自王振籍没——”

  陈循指出,王振籍没,由于豪侈为从来所未有,民间议论纷纷,土木之役死难家属,以及脱险归来的将士,愤愤不平。如今固守京城,正须军民死力效命之时,如果王振之罪定得轻了,不但无法鼓励民心士气,且有激起民变之虞。因而力争,要灭王振三党。

  彼此在郕王面前争执不已,最后得出一个折衷的结果:王振一族,男丁无论少长皆诛;王振的胞侄,锦衣指挥王山,凌迟处死。

  “臣尚有一言,”胡濙说道,“王振籍没,听说金银有数十库之多,是否可用以优恤殉难官员将士家属,伏乞钧裁。”

  “军需也是要紧的。”兴安在郕王身旁说,“不如交王、胡、于三位尚书,协商办理。”

  “不错!”郕王同意,“就这么办。”

  自三杨以来,平章国事之权,一直由内阁与司礼监分享。如今时值非常,兼以内阁用事的曹鼐、张益,已被难于土木堡,因此王直、胡濙、于谦三尚书,等于接收了内阁的权力。

  三尚书中,资望以胡濙为最高,其次是王直,但他们俩却都拱手向于谦说道:“廷益,诸事请你主持。大局为重,千万不必客气。”

  于谦勇于任事,感于前辈的诚意,觉得应该当仁不让。所以会议时除座次居末以外,实际上是主席,他主张重用石亨,召猛将孙镗自浙江回京,以及其他为了固守所作的部署。胡王二人,无不同意。

  “当前有一件大事,不可不早自为计。”胡濙忧形于色地,“通州仓储米上百万石,运粮军既然要调到京里来训练备战,这些米就无法运到他处,倘或也先入寇,势必资粮于敌,这一进一出,关系甚大。”

  “是!”于谦沉吟了一会说,“只有一个变通的办法,勋臣百官的禄米,尚未支领者,都由通州仓发给,自备夫马,到通州请领。”

  自洪武年间以来,自南至北在淮安、徐州、临清、德州、通州设立五大仓,最大的是临清仓,可储米三百万石,通州仓亦不小。但为紧急之时,供应军食起见,规定勋臣百官的禄米,在临清以南三仓供应。唯一的例外是新近殉难,追封为定兴王的英国公张辅,他生前所得每年三千五百石的禄米,准在通州仓支领。

  “此法大妙!”胡濙喜逐颜开,“禄米在通州仓支领,较之在南三仓领,省却运费,至少要多出三成的好处,是勋臣百官的大好消息,一定踊跃从事。这一来,我睡得着了。”原来户部尚书王佐随驾,由胡濙兼摄司农,为了通州仓的存粮无法疏散,已经急得好几夜睡不着了。

  “确是上上之策。”王直也大为称赞,“既免资敌以粮,复又加惠百官,计莫善于此。”

  “事不宜迟,请胡公就交代下去。”于谦又说,“一时都涌到通州仓,秩序大乱,亦不妥当。我以为宜于排定先后次序,分日领取。位低俸薄者优先,才合道理。”

  “说得是,说得是!”胡濙一迭连声地说,“都依你!”

  此一举措,不仅加惠群臣,而且也延缓了也先卷土重来的日期。也先入寇,不比王师出征,人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先自然是就食当地,听说通州仓的粮已散尽,京畿坚壁清野,备战甚严,觉得此去多难,不如先回漠北,休息整顿为妙。

  但对朝廷来说,隐忧仍在。当也先挟持皇帝至宣化府时,假传圣旨,命守将杨洪开城。杨洪命一名裨将回答他说:“杨洪到别处去了,无人作主,不敢开城。”变成君父叩关,臣子拒而不纳。

  也先可以扬言:“我愿送皇帝回京,无奈他们自己不要。”变成彼直我曲,尤其可忧的是,朝野之间,并非人人都知道也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诡谋,目的在骗开城门。如果听了也先的宣扬,认为郕王有意谋取大位,所以不愿奉迎皇帝回京。这种猜疑一起,势必影响团结与安定,哪里还能期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来保卫国家?

  也有人说:也先以皇帝为奇货,如果中国已别有一天子,也先就无奇可居了。

  但别立一天子,立谁呢?有人以为应该让太子即位,仍由郕王监国,仿周公辅成王的故事。有人以为国赖长君,当此紧急之际,需要当机立断,名正言顺,不如立郕王为是。

  这些议论经由太监传到太后宫中,便即召唤金英与兴安,询问有无其事。

  “有的。”金英答说,“皇太后宜乎早定大计。”

  “那么你们看是立太子呢?还是立郕王?”

  金英尚未开口,兴安抢着回答:“自然是国赖长君,立郕王,请皇太后训政。”

  “哪位太后?”

  郕王为贤妃吴氏所生,如果郕王即位为帝,吴贤妃便也是太后了,所以要问个清楚。

  兴安很机警,立即答说:“是臣此刻面对的太后。”

  太后点点头还在考虑,金英说道:“这是千秋万世的大计,太后似乎应该召老臣垂询,听听他们的意见。”

  “不错!”太后立即同意,“你看找谁?”

  金英举胡濙、王直;兴安举于谦。太后决定三臣并召,召见的地点在禁城东北,太后寝宫仁寿宫前面的一号殿。太后居中而坐,面前垂一幅湘帘,帘前侍立的,一面是宫正司的女官;一面是金英与兴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