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安乐堂 | 上页 下页


  §第一部 土木之变

  一

  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六日,深夜。

  明月高悬、天街如洗,有人策马急驰。到得长安右门,滚鞍下马,左手牵缰,右手的马鞭“刷刷”地往门上乱抽。实时有个“旗手卫”的“叉刀手”赶过来喝住:“你干甚么!你知道这是甚么地方吗——”

  话没有讲完,他自己停住了。因为他已看清楚,这个满头大汗、气喘如牛、衣衫破碎的中年汉子,原来是个太监。

  “公公,”叉刀手问,“你怎么弄成这副样子?”

  那太监喘息未定,无法答话。大门上的一扇小门,呀然而启,有个人厉声问道:“谁在这里胡闹!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

  “王将军,”叉刀手答说,“是里头的人。”

  这个“王将军”的官衔叫做“坐更将军”,职司宿卫。他此时亦已看出来是个太监,便放缓了声音问:“你这位公公,半夜闯皇城,为甚么?”

  “有十万火急的大事,你让我进来!”说着,那太监从身上掏出一块铜牌,递了过去。

  这块铜牌,其实是半块——右面的半块。左面的半块,归坐更将军保管。他将右半块接到手中细看,正面是半个“西”字,背面的数码是五十二,随即转身到值庐中,找到另外半块,两下一凑,严丝合缝,清清楚楚地显出一个完整的“西”字——这是太祖高皇帝颁留下来,特准出入宫禁的“铜符”,分“承、东、西、北”四个字号,“西”字号只能进出长安右门。

  于是王将军启钥开门。“贵姓?”他问。

  “梁。”

  “看样子,梁公公是从前方来。”王将军突然喜动颜色,“想来御驾亲征,马到成功,梁公公是来报捷的?”

  不问还好,一问只见梁太监颜色大变,双泪交流,终于掩面失声。王将军与叉刀手面面相觑,脸色也都变得阴沉了。

  “王将军,”梁太监拿手背揩拭着眼泪说,“你快带我到内阁去。”

  这是快不了的事。内阁大堂在紫禁城东南角,重重宫门,处处请钥,到得内阁,一轮圆月,已将西下了。

  ***

  “老爷、老爷,有紧急军情。”

  在内阁值宿的兵部侍郎于谦被推醒了,定一定神问他的伴当于成:“你说甚么?”

  “有紧急军情。”于成答说,“是个姓梁的公公报来的。”

  于谦的一颗心,顿时往下一沉。紧急军情而由太监报来,大告不妙!

  “请梁太监进来!”他连靴子都顾不得着,随手披了件衣服,赤足迎了出来。

  “于大人,”泪流满面的梁太监声音发抖,“万岁爷落在也先手里了!”

  于谦大吃一惊,急急问说:“在甚么地方?王司礼呢?”

  “在土木堡,王司礼死在乱兵当中了。”

  这是指掌司礼监王振,权势之盛,为汉朝十常侍以来所未有。二十三岁的皇帝尊称之为“先生”而不名,不仅言听计从,而且情如父子。一个月以前,蒙古瓦剌部落的酋长也先,入寇大同。王振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亲征,命皇帝唯一的胞弟郕王留守。文武百官由吏部尚书王直领头谏劝,王振不听。诏下五日,领京营兵五十余万,自京师出发,勋臣外戚、宰相、尚侍、翰林言官,扈从过半,几于倾国而出,而不过一个月的工夫,竟会“一败涂地”!

  “一败涂地到甚么地步呢?”

  “死的人不知其数。”梁太监忽然变得兴奋起来,“在万岁爷身边服侍的人,有一个浑身中箭,像个刺猬。万岁爷丝毫无伤。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于大人,你看圣旨。”

  听说“圣旨”二字,于谦急忙站了起来,命于成取来衣冠,穿戴好了,方始面北而跪,捧着梁太监贴身所藏、汗水浸润、皱得不成样子的一张纸,细细辨读。

  只看了头一句“急谕怀来守臣”,于谦便即问说:“是谁代笔?”

  “锦衣校尉袁彬。”梁太监答说,“万岁爷派我到怀来投书。那里的人说:万岁爷交代的事,他们办不了。只有把圣旨送进京来,请列位大人遵旨。”

  是甚么事“怀来守臣”办不了?于谦急忙往下看去:“朕现居也先之弟伯颜帖木儿营中,尚能以礼相视。彼辈意在金帛,望即尽力筹措巨资,火速运送前来,餍彼之望,期可脱困,切切!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月初上时,命锦衣校尉袁彬代笔。”下面署一个“镇”字。皇帝是“祁”字辈,御名“祁镇”。

  “这得赶紧处置!”

  于谦站起身来,在书桌后面坐下,照内阁与司礼监行文的通例,写了一道文书,扼要叙明土木堡兵败、皇帝蒙尘,以及这道上谕的来历,请转奏皇太后,或启上监国。受文的人是资格在王振之上,而权势不及的司礼监提督太监金英。

  “你赶紧逐门传递。”于谦将连同上谕在内的一个封套,交给犹在待命的王将军,“把这道文书,送交司礼监金公公。要交代清楚,不得片刻迟误。”

  不久,听得深宫中隐隐传来哭声,哭声越来越高,直到黎明。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