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柏杨 > 帝王之死 | 上页 下页
芈麋·芈围(1)


  时代/公元前六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
  王朝/楚王国第九·第十任国王
  绰号/郏敖·楚灵王
  在位/芈麋五年(前545—前541)
     芈围十三年(前541—前529)
  遭遇/芈麋绞死·芈围缢死

  阵前夺功

  郏敖芈麋先生是弑父凶手芈商臣先生第五代苗裔——子、孙、曾孙、重孙,芈麋正是芈商臣的重孙。芈商臣先生能够保持王位,而且善终在王位上,他的子孙才可以瓜瓞绵绵,称君称王,作威作福。如果他阁下当时就被拉下马鞍,以弑父的罪名,满门处斩,就早断了根矣。

  历史发展到公元前六世纪,国际形势,有重要变化。若干小封国,陆续被大国并吞,好像惹起弑父之祸的江芈女士,她丈夫是江国(河南息县西南四十公里)的国君,在她悬梁自尽后不久,楚王国便把它灭掉。小封国的消失,使大封国或王国,越发膨胀。而就在长江下游,新崛起一个吴王国,建都姑苏(江苏吴县),跟楚王国争霸。楚王国遂陷于两面作战的局势——东有吴王国,北有以晋国(山西新王国遂陷于两面作战的局势——东有吴王国,北有以晋国(山西新绛)为首的封国联盟,自然不能跟往日般地在国际上为所欲为,得心应手。这种紧张的三角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更多的紧张机会和更多的宫廷杀机。

  芈麋先生虽然做了五年楚王国的第九任国王,实际上是一个不重要的人物,史书上只几句话便叫他了账,而楚灵王芈围先生才是主要演员。要谈到芈围先生,必须从他爹第七任王芈审(楚共王)先生开始,芈审先生正是弑父凶手第五任王芈商臣先生的孙儿。芈审先生的儿子群中,有下列重要角色:

  芈招——第八任国王(康王)
  芈围——第十任国王(灵王)
  芈比——第十一任国王(初王)
  芈弃疾——第十二任国王(平王)

  当芈招先生在位时,芈比、芈弃疾年纪尚小。芈围先生以王弟之尊,已掌握大权,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建立起私人党羽。这需要举一个例证说明。公元前545年初春,楚王国宰相(令尹)屈建先生,率军大举向吴王国攻击。吴王国用重兵防守国境,楚兵团不能前进,于是驱军北上,攻击郑国(河南新郑),郑国大将皇颉先生,领军迎敌,楚兵团前遣军司令官(大夫)穿封戍先生在一阵冲杀后,把皇颉先生生擒活捉。

  芈围先生这时以王弟的身份,也在军中,他急于建立威望,就跟穿封戍先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把俘虏皇颉之功,转让给他。他曰:“老哥,捉住敌将,当然威名远播,可是对你而言,不过升官而已,对我来说,却妙不可言。”穿封戍先生是一个直性汉子,对王弟这种行为,既惊讶,又鄙视,对妙不可言的内涵,更听不懂。“你是王弟,已经够啦,还要跟我们这些小官争这点芝麻绿豆大的功劳干啥?”芈围先生当然不肯甘休,他先向老哥芈招先生告状,声言他活捉了皇颉之后,却被穿封戍先生夺去。不久,穿封戍先生押解着皇颉先生,亲向国王献俘报功。对这项绝对相反的两面之词,芈招先生无法骤下判断。

  问病遽下毒手

  芈招先生下令元老(太宰)伯州犁调查。呜呼,这是一桩既明显而又简单的事件,千军万马之中,哪一位将军生擒敌将,一问便知。

  可是伯州犁先生是官场人物,中国传统的官场文化中,伯州犁先生应是最重要的祖师爷之一。盖在官场中,只有势利,没有是非,至于我们小民所肯定的公理正义,更属于他妈的书生之见,连嗤之以鼻的资格都没有。伯州犁先生知道争执的原因,他了解:得罪了穿封戍,等于得罪一个屁;但得罪了芈围,那可是后患无穷。而且实话出口,穿封戍先生不会领情,事实本来就是如此的呀;如果说谎,芈围先生会认为他忠心耿耿,准有回报。决心一定,就曰:“俘虏也是一员名将,不是呆瓜,问问他到底是被谁捉住的,岂不是真相立刻就可大白。”

  这是最公正的办法,问题是,最公正的办法必须有最公正的执行。偏偏官场中从不缺公正的办法,独缺公正的执行。伯州犁这个老奸巨猾,把皇颉先生唤到阶前,向芈围先生拱手向上曰:“这位芈围,是敝国国王的老弟也。”再向穿封戍先生拱手向下曰:“这位穿封戍,不过边界上的一位县长。”然后问曰:“好吧,皇颉先生,请你自己说,是谁把你擒下马鞍的?”

  这是一项很明显的诱供,皇颉先生心里明白,假装看了又看,然后对曰:“我是被这位王弟捉住的。”穿封戍先生气得七窍生烟,公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竟然出现这么大的诈欺,太出他的意料。他跳起来,从武器架上抽出长矛,就要攻击芈围,芈围先生拔腿溜掉。芈招先生看到穿封戍先生气成那个模样,相信事情必有蹊跷,但他已无意更进一步追查。这段故事,正是“上下其手”成语的来源,形容卑鄙人物们结党营私干的卑鄙勾当。

  对这种千万人目睹的事件,都颠倒是非,连国家最髙职位的太宰,都向他摇尾,说明芈围先生的跋扈和毫无忌惮,也说明他羽毛已成,不在乎有人拆穿。就在“上下其手”的当年(前545),芈招先生逝世,太子芈麋先生继任第九任国王。

  芈围先生由王弟升改成了王叔,就更张牙舞爪。他被任命担任宰相(令尹)。当宰相的次年,就把国防部长(大司马)芳掩先生杀掉,夺取他丰富的家产。这件流血事件没有引起任何反击,强大的控制力量使芈围产生自信,他不再以干宰相(令尹)为满足,他的目标是侄儿芈麋先生屁股底下的国王宝座。

  公元前541年,事变终于发生。那一年,第三次国际裁军会议(弥兵之会),在郑国(河南新郑)的虢城(河南荥阳)举行。芈围先生以楚王国宰相(令尹)身份,代表国王芈麋先生参加。参加该会的有晋国、齐国、宋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曹国,都是周王国所属的封国,只有芈围先生是楚王国国王的代表,顾盼自雄,声势煊赫,根本没把各国国君看到眼里。

  封国联盟的盟主晋国(山西新绛),国势衰弱,已无力对抗,唯有息事宁人,但求表面和平。晋国代表团团长赵武先生,为了掩饰晋国的窘境,告诉他的同僚曰:“芈围在会议期间,竟盖了一座行宫,跟他们国王的架势相同。看情形,他不仅对外强硬,对内可能还有阴谋,不如暂时顺着他,使他自命不凡,产生傲心。”

  芈围先生不费吹灰之力,就争取到霸主的位置,然后班师。大军刚进入楚王国国境,密探报告,国王老侄芈麋先生卧病在床。芈围先生脑子里刹那间闪出天地初开时那道亮光,疾驰回京(郢都——湖北江陵)。《史记》只用简单的两句话曰,“围入问王(芈麋)疾,绞而弑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