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柏杨 > 帝王之死 | 上页 下页
芈熊艰


  时代/纪元前七世纪二〇年代
  王朝/楚王国第三任国王
  绰号/杜敖
  在位/四年(前675~前672)
  遭遇/乱兵斩杀

  奇异的姓

  楚王国的前身是楚部落,根据地丹阳(湖北省秭归县),在周王朝政府势力鼎盛时代,对这个远在天边的蛮族,根本无可奈何,唯一的办法是遥封他们酋长一个最起码的爵位——子爵,表示天下一家,希望他们不要总是侵犯邻居。楚部落对什么是“封国”,什么是“子爵”,既弄不懂,也不关心。酋长芈熊艰先生在位时(芈,音米),被周王朝那些典章制度,搞昏了头,曾经特别发表一项声明曰:“俺本来就是野蛮部落,中国所有的玩艺,与俺无关。”把他的三个儿子,一口气都封为“王”,跟周王朝的“王”一模一样:

  长子芈康先生 句亶王(句亶,湖北省江陵县)
  次子芈红先生 鄂王(鄂邑,湖北省武昌市)
  幼子芈执疵先生 越章王(越章,湖北省宜昌市)

  ——楚部落虽然不在乎封国爵位,可是周王朝却十分在乎。儒家学派开山老祖孔丘先生,就把这玩艺当成真的。当楚部落自动升格为王国,酋长自封为国王之后,孔丘先生在他主编的编年史春秋里,却誓不承认,仍坚称楚国王只是“楚子”,咦,千变万变,正统不变,国王?笑话,不过子爵罢啦。

  ——“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是我们小民的正名主义。儒家学派的正名主义则是政治挂帅兼复古第一。一旦政治挂帅,或复古第一,那就有时候“是什么,偏不是什么”。楚国王明明已是国王,孔丘却闭着眼咬定他们仍是子爵。这种意淫型的传统文化,到今天都气息可闻。

  楚部落自称蛮族,事实上也确实是蛮族,拥有跟当时中国不同的文化。站在现代人立场,是楚王国跟周王朝或周王国对抗;站在当时立场,则是楚王国跟中国对抗。史书不断出现这种对抗的字句和对抗的意识形态,可为说明。最显著的是:楚部落酋长们的姓——芈,是一个怪字,到了二十世纪,仍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发音,辞典上注明:“羊叫声。”

  柏杨先生一直认为它是一个死了的字,可是,1977年春(也可能是1976年冬),我正在火烧岛努力坐牢,有天看报,看到一篇关于一位姓芈的女歌星的访问,那位芈女士(惜哉,名字已忘之矣),就谈到她的姓。她说,很多人因为念不出音来,而建议她改上一改,她声明曰:姓怎么可以乱改?柏杨先生出狱已六年之久,仍抱着能见到她的愿望,她可能并不知道她有皇家血统。可是她以后似乎退出歌坛,或者终于挡不住改姓的压力,已经改之了矣。我想我之想见到她,主要的是,我希望亲耳听听“芈”字的发音。

  芈熊艰先生发表的那项声明,《史记》原文: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在这段声明中,可看出楚部落跟中国是对立的。也可看出他们对“号谥”的反感,其实,对于“号谥”,不但楚部落反感,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反感。只有儒家系统认为这是他们最伟大的发明,乐此不疲。

  乱兵举起钢刀

  楚部落是在纪元前七世纪才正式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露面的,一露面便勇不可当。纪元前八世纪五〇年代最后一年——前七四一年,最后一位酋长芈熊昫先生逝世,酋长宝座本来应由儿子继承的,老弟芈熊通先生却发动宫廷政变,把合法继承人杀掉,自己就位。

  这位杀侄凶手芈熊通先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领,他正式宣布他是国王,建立楚王国,放弃老根据地丹阳(湖北省秭归县),迁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也就是古老的句亶)。他被后世尊称为“武王”,也就是楚王国第一任国王。

  芈熊通先生在位五十二年,纪元前690年逝世,儿子芈熊赀先生继位。芈熊赀先生在位十六年,纪元前675年逝世,儿子芈熊艰先生继位——这位芈熊艰先生,就是本文的男主角。

  芈熊艰先生是楚王国第三任君王,崭新的楚王国政权,恰恰进入瓶颈时代,似乎必然的要出点动乱。史书上对芈熊艰先生报导的不多,只知道他阁下跟他的弟弟芈熊恽(恽,音运),仇深似海。仇恨的起因不明,可能涉及到继承权的争斗,争斗的经过也不明,反正是到了纪元前672年,也就是芈熊艰先生当国王的第四年(《史记》上说第五年),决定对这位弟弟下手。可是,芈熊恽不是等闲之辈,得到消息后,远走高飞,投奔东北二百公里外的随国(湖北省随州市)。

  随国在淮汉平原(汉水、淮河之间),是最强大的一个封国。不过,它显然不能抵抗楚王国的北进政策。当楚王国初建立时,随国为了讨好这个凶悍的邻居,曾向周王国第十三任国王姬宜臼先生,请求承认既成事实。姬宜臼先生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算啥话?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俺这个国王可是天下共主,他姓芈的蛮族算老几?他如果也当了“王”,置俺这个“王”于何地乎?你这个小小随国,怎么敢乱开黄腔,显然别有居心兼是何居心。“二居心”法宝一出笼,随国遂吓得不敢跟楚王国来往。楚王国的反应既迅速又简单,派出大兵,把随国团团围住,请随国选择:或是跟楚王国和平友好?或是灭亡?随国当然选择和平友好。盖得罪了周王国,不过得罪一只死老虎。而得罪了楚王国,可是得罪一只活老虎,要吃不了兜着走。

  芈熊恽先生投奔随国,随国吓了一跳,这件事处理不好,可能大祸临头。但芈熊恽先生终于把随国说服,说服的条件,史书上不载,不外乎事成之后,割让给随国一点土地;或海誓山盟,提出永不侵犯的保证之类,随国国君答应帮助芈熊恽先生夺取王位。

  于是,芈熊恽先生率领随国军队,翻过高达七百七十公尺的大洪山,渡过汉水,发动长程闪电突袭。芈熊恽先生以王弟之尊,他有他的声望和早已埋伏好的党羽。所以,随军顺利的进入首都。芈熊艰先生正沉睡在美女怀抱里,等他突然惊醒,所看到的已是破门而入的乱兵们举起的钢刀,他来不及作任何反抗,便被劈开头颅。

  芈熊艰先生死后,被尊称为“杜敖”,这是楚语发音,史书上没有说明含意是啥。楚王国已长久的接受中国文化,所以国王的尊号往往效法老祖宗芈熊渠先生鄙视中国的那一套,如“武王”“文王”“成王”“庄王”之类。但也有些国王,仍保持楚语,像本文男主角芈熊艰先生称“杜敖”,稍后第九任国王芈员先生称“郏敖”。以及前辈酋长们称“若敖”,称“霄敖”,称“蚡冒”,都有音无字。它当然有一定的解释,然而,连中国历史之父司马迁先生都弄不懂是啥,我们更无法插嘴矣。

  ——罗马帝国皇帝屋大维先生,称“奥古斯都”,似乎跟“杜敖”之类,是同一性质。可是,我们只知道“奥古斯都”是大帝之意,却不知道“杜敖”是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