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笔记杂录 > 清稗类钞 | 上页 下页
鉴赏类二4


  ◎汤柏龢涉目录之学

  扬州书贾汤柏龢稍涉目录之学,乐与名士游,有都门厂肆大贾风。临桂况夔笙太守周颐客扬二年,与之晨夕过从,往往清谭迻晷,不闻世俗之言。夔笙曰:“斯人如蜀罔杨柳,红桥璧月矣。”

  ◎寿伯福藏元刊汤液本草兰室秘藏

  衡山陈伯商编修鼎官京师日,曾于琉璃厂坊肆购得元太医院所刊《汤液本草》、《兰室秘藏》,字脚纸质,与元刊《事文类聚》无异,固元时印本,盖即常熟邵齐焘所曾藏者,第非黑口耳。后转入宗室寿伯福太史富家。光绪庚子拳乱,八国联军入京,法兵入其室,取以作薪矣。

  ◎蒋子贞藏元刊断肠集

  海宁蒋子贞,名学坚。藏元刊朱淑真《断肠集》,为道古楼故物,有年矣,卷末有黄荛圃跋。道光丙午,其尊人与孙次公、于辛伯、李壬叔作消寒会,尝以此命题。于诗仿樊榭论词体,极工,诗云:“愁绝黄昏月上时,文人词误女郎词。任伊衔却千秋恨,我怪小长芦钓师。”

  盖淑真元夜《生查子》词,实六一居士作,后人误编为淑真词,遂妄议其不贞,朱竹垞《词综》亦未更正,得此诗,可雪其冤矣。

  ◎内阁大库积书

  宣统己酉,开馆修《德宗实录》,于是有修理内阁红本大库之举。库积书甚多,率皆元时由宋都宫中运至者。自明以来,递有增益,皆置架中。六七百年,尘封蠹蚀。或请于主者,逐架清理,计得书十余万册。然多重复及州县志书,若朱批谕旨者,即有一百三十余部,其余官书亦多。清厘既毕,以箱盛之,送学部,拟藏之图书馆。

  其黄册、(录上谕。)红册(录交片。)仍留内阁,历科殿试策亦送学部。积书中有宋时宗谱,一为《仙源类谱》,计百五十余卷,存十余册,并记近支者。一为《宗藩庆系录》,约一百七十余卷,存二十余册,则记宗室也。二书皆书官名人名,惟《仙源类谱》具生卒年月,并公主嫁何人及改嫁,均详列。又睿忠亲王多尔衮致明史忠正公可法书稿,仅存其半。别有致唐通、马科二书,则向所未闻也。二书并《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各一纸,曾有人用摄影法印之。

  ◎涵芬楼藏书

  宣统己酉,张菊生创设图书馆于海滨,凡得一万二千余种,其中宋刊、元椠、精校、旧钞之本,则五百有奇,因以所得古书,影模行世。馆曰涵芬楼,附属于商务印书馆之编译所。其地在宝山路,密迩沪宁车站。宝山路实隶宝山,而过客寓公之心目中,则无不以上海视之矣。楼中附藏西文书三千八百有奇,和文书五千有奇,中外报章及图画各四百余种,照片三千余张,此皆就辛亥以前言之也。楼所藏之书,中有明《永乐大典》。

  我国巨籍,有《永乐大典》,都凡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明成祖敕胡广、解缙、王洪等纂修,以姚广孝监其事。始于癸未秋,成于戊子冬。冠以御制序文,广孝等进书表。初名《文献大成》,后改今名。徒以卷帙过巨,未能刊木。孝宗好读书,常置案头。嘉靖壬戌,禁中火,世宗亟令救出,幸未毁。遂诏阁臣徐阶照式橅钞一部,隆庆丁卯始毕。正本留乾清宫,副本存皇史宬。

  朱竹垞官检讨时,访寻未获,每太息曰:“当为李自成衬马蹄矣。”然实藏于翰林院署也。盖国初以皇史宬藏实录,遂将大典移贮焉。时李穆堂在书局,首先借观。全谢山方寓李邸,因与李定为日课,日尽三十卷,以所签分令四人钞之,一日所签,或浃旬未毕,其难如此。

  会纂修三礼,谢山语总裁方望溪曰:“钞三礼之不传者,而副本缺少,几及二千卷,拟奏请发宫中正书补足之。”后未果。祁门马嶰谷曰管、仁和赵谷林昱,均为谢山致钞资。而谢山改知县,未久于其事。杭堇浦续《礼记集说》所采元人说,则半出于大典也。

  纪文达公在翰林署斋戒,署有敬一亭,偶过之,见藏有《大典》,于是直宿之暇,辄翻阅一过,即已记其大略。乾隆壬辰,开四库全书馆,文达为总纂,全书经一手裁定,宜其溯源彻委,抉奥提纲,如驾轻车而就熟路也。时大兴朱笥河学士筠则请将《大典》中古书善本世所罕见者,择取缮写,各自为书,以复旧观,得旨允行。计编入《四库》书者,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共四千九百二十六卷。第诸书辑散为整,考订不易,有业经辑出而未进呈者,如宋元《两镇志》、《奉天录》、《九国志》之类,亦复不少。

  嘉庆丁巳,乾清宫灾,正本遂毁。而修《全唐文》时,大兴徐星伯松曾钞出《宋会要》五百卷,《中兴礼书》一百五十卷,《河南志》四卷,秘书省续到阙书二卷,仁和胡书农敬钞出施谔《临安志》十六卷,《大元海运记》一卷,孙文靖公尔准钞出仇远《山村词》。道光戊子重修《一统志》,嘉兴钱心壶仪吉曾奏请重辑《大典》未尽之书。谕俟《统志》修毕,再行核办。

  时某相国颇以为多事。逮《一统志》成,而西陲兵起,心壶亦降官,遂无人理此事矣。原书万余册,庋敬一亭,蛛网尘封,无人过问。咸丰庚申,与英法议和,使馆林立,密迩翰林院,书遂渐渐遗失。

  光绪乙亥,重修翰林院衙门,所庋大典不及五千册。严究馆人,交刑部毙于狱,而书无着。丙子,尚有三千余册。每册高二尺,广尺二寸,粗黄布连脑包过,硬面宣纸朱丝阑,每叶三十行,行二十八字,朱笔句读,书名或朱书或否。其书零落不完,绝无巨帙。

  缪筱珊太史荃荪曾钞出《宋十三处战功录》、《曾公遗录》、《顺天志》、《泸州志》、《宋中兴百官题名》、《国清百录》诸书。至癸巳,而仅存六百余册。庚子之乱,毁翰林院以攻使馆之背,旧藏被焚,闻有为联军兵士所得者,或用以代薪,或辗转出售,于是涵芬楼遂从而得之。

  ◎穆缉香阿藏邸钞

  穆缉香阿,字向九,满洲镶红旗人。同治朝,尝以御史出守蒲州。家藏邸钞最富,自国初以来几备,与筠圃中丞鄂顺安之收藏历科闱墨,同为一时佳话也。

  ◎收藏家喜刻书

  海内收藏家喜刻书,仿宋、元本,有绝精者,校勘之勤,更非元、明所及。如鲍廷博之知不足斋,伍崇曜之粤雅堂,皆以私家之力,而刻书至数百种。其刻至数十种者,尤数见不鲜。

  ◎丁善之论仿宋板

  丁善之二尹三在家富收藏,其祖竹舟主政、叔祖松生大令刻书甚多,濡染既久,故于刻书之仿宋法,日夕研究,深有所得。尝曰:“中古书契之作,手续繁而功用简,刻竹以为记载,汗简以蕲保存,至不便也。自隋开皇时,雕撰遗经,镂版以始。唐、五代因之,至北宋而其道大备。其时刊本,率由善书之士,誊写上版,故字体各异。元以降,赵松雪之书盛行,刻书者多仿其体。明隆、万间,乃有专作方体之书工以备锓版者,即今日盛行之宋体字也。”

  北宋刊本之以大小欧体字刻版者,为最适观,以其间架波磔,秾纤得中,而又充满,无跛踦肥矬之病。乃阅时既久,欧体寖失,遂成今日肤廓之字样,好古者遂有欧宋体字之倡导,非矫同,实反古也。

  高宗稽古右文,尝从侍郎金简之请,令于武英殿校刊古今书籍,曰聚珍板,乃枣木所制也。旋又有泥字、瓦字、锡字、铜字各种之制作。及海禁既开,西洋输入铅制活字及机器印书之法。始由香港教会制我国字,专为排印教会书籍之用,时称香港字,其分寸若今之四号字。未几,而日本推广大小铅字七种,以供我国印书之用,谓之明朝字,人咸便之,活字印书之业乃大盛。

  今之号称能自制活字以应印书之求者,特由日本所输之字转制以成,非能写刻字样以为之也,故字体所限,仅为肤廓之宋体字一种而已。

  板本之所以贵乎北宋者,非徒以其古也。其字体之端严,刊刻之精良,实为各种刊本之冠。今人有鉴于此,因制为欧宋体活字焉。其法,刻木模蜡笵铜浇铅,经种种手续,而成方体字七种,长体字三种,扁体字三种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