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张扬 > 第二次握手 | 上页 下页
一九八


  §第八十三章 遥望乌蒙山

  丁洁琼回到北京第二天下午,小姚就按她的嘱咐送来一大堆材料,摞起来足有一米多高,几十公斤重。

  “哦,小姚,”丁洁琼问,“国内有个云南高山站吗?”

  “有呀,”姚慧梧有点惊讶,“您知道?”

  “隶属哪里?”

  “名义上隶属学部,实际上归原子能研究所管辖。全称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宇宙线高山实验室’,‘高山站’是简称。”

  “唔,”女教授沉吟顷刻,指指面前那一大堆材料,“这里面有高山站的材料吗?”

  “没有。您的意思是——”

  “我想了解一下这座高山站的情况。”

  “哪方面的情况?”

  “所有的情况。”

  “好的,今天晚上我就把材料送来。”

  原子核物理学,广义而言是探索和研究宇宙线、粒子物理、中子物理、带电粒子及各种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粒子,或称“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小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和光子;还有一些“奇异粒子”可以通过宇宙线观测和高能物理实验发现。对这种最细小物质的探索,往往可以获得最重大的成果。自英国物理学家约翰·汤姆生一八九七年发现电子后,全世界都知道电子是带负电的。直到三十五年后,美国物理学家大卫·安德森才从宇宙线中找到正电子,一九三三年又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正电子。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弗兰茨·赫斯一九一一年在高空气球上测量大气电离状态时发现的。他因此与大卫·安德森分享一九三六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部分宇宙线被阻挡在大气层外,另一部分宇宙线则能穿透大气层,甚至能深入水下和地层;还有一部分主要是电子和光子,穿透本领较小。宇宙线与太阳和某些恒星活动及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密切相关,能引起许多无法用人工实现的核反应和粒子转变,意义重大。

  丁洁琼当年赴美攻读,就是从研究宇宙线和粒子物理开始的。她所在加州理工学院粒子物理实验室,隶属于物理、数学及天文学部,而学部主任就是大卫·安徳森。像赫斯当年那样乘气球升上高空已经不现实了,风险太大,已经多次出事故;于是,按照奥姆霍斯的建议到高山上进行观测。此项工作饶有兴味,像出门旅游似的,很使丁洁琼着迷:一辆宿营车,里面洗浴、餐饮、娱乐和书写阅读等等设备一应俱全,几个人挤着住在里面挺热闹也挺风趣;另一辆是观测车,顾名思义,里面满载发电设备和观测仪器。两辆汽车离开帕萨迪纳后便沿着内华达山脉朝偏西北或正北方行驶,三百多公里外是海拔四千四百一十八米高的惠特尼山;再往前是风景如画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地势也很高。有时离开帕萨达纳后奔正北,到内华达州境内主峰高达三千五百九十八米的杰斐逊山去;偶然还开到犹他州或科罗拉多州,那一大片辽阔台地上高达三四千米的山峰比比皆是。汽车在海拔两三千米高处的公路边找个平地停下,便开始工作……

  宿营车的惟一缺点是设计时只考虑了男性。实际上参加这种野外作业的通常也只有男子,丁洁琼是个“特例”。她是经安德森教授和奥姆霍斯博士批准后参加此项工作的,弗雷格院长还交代她必须“戴上面纱”。一个女性,特别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性连续十天半月长途颠簸,风餐露宿,绝对会使身边的“牛仔”们心乱如麻,但也能使他们干劲倍增。安德森和奥姆霍斯向弗雷格院长说,自从有了“密斯丁”的参加,捕捉到的奇异粒子都多了好几倍!好在观测车有一个庞大的双排座驾驶室,后排可做卧铺,入夜就成了丁洁琼的“闺房”。

  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美英两国开始在高海拔地区建立固定的宇宙线高山实验室即“高山站”。日本和几个欧洲国家也有这种意向。因为宇宙线能引起许多无法人工实现的核反应和粒子转变,由此形成了当代物理学最活跃的前沿部分——“宇宙线高能物理学”或称“高能粒子物理学”,高山站因此成为科学技术最发达国家的象征;也因此,当丁洁琼一九五八年三月从美国物理学会《宇宙线通讯》季刊上见到涉及“云南高山站”的简短报道时,枰然心动!

  新中国某些科学技术状况和研究进展对外是严格保密的。但一九五七年是太阳活动峰值年,并因此被定为“国际地球物理年”,其使命是研究日地关系,该课题对人类生活有很大影响;同时,这也是研究太阳活动对银河宇宙线调制的好机会。新中国参加了此项国际合作,而云南高山站的任务是宇宙线强度的观测与研究,其成果公开发表并被《宇宙线通讯》摘录……

  报道对“云南高山站”的介绍很简单,只有“地处乌蒙山脉海拔三千余米处”等寥寥数语,但已足以引起丁洁琼的深思和激动。赫尔当年从中国的来信中多次提到过“乌蒙山”。无论驾运输机还是开战斗机,乌蒙山都是他经常飞过的地方。现在,新中国又继美、英之后建起了自己的高山站,地点便在乌蒙山。在许多西方人眼里,中国是个谜;而在丁洁琼眼里,乌蒙山和这座高山站也是谜。而人类的本性总是倾向于揭开谜底的。

  那天,姚慧梧足足忙了五六个小时,深夜送来一个厚厚的卷宗夹。封皮上是她那手一丝不苟、整整齐齐的毛笔字:“中国科学院云南宇宙线高山实验室(云南高山站)”。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凌云竹教授早在一九五二年就建议设立高山站,很快得到周恩来总理批准。一九五四年,高山站在乌蒙山脉海拔三千一百八十米高处一条山沟里建成,面积二百二十平方米,一座平房内分四室。两间宿舍共可住三五人。另外两间隔为图书资料室、胶片室和实验室,实验室中的主要探测设备为一套专用立体投影仪和两套多板磁云室——材料对“D型多板磁云室”用中文作了如下简短注释:

  即“丁氏磁云室”。为中国女物理学家丁洁琼博士于三十年代留美期间所创制。至今在世界粒子物理和高能物理学界得到广泛应用。

  “丁氏磁云室”和此前的“威尔逊—丁云室”一样,当年都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院长弗雷格给取名的。可是,一九四六年丁洁琼被秘密逮捕后便不知不觉变换了名称;接着,“丁氏管”、“丁氏丝室”、“丁氏系数表”和“丁氏模型”等等一切以丁洁琼的姓氏命名的科学仪器和数学模型都悄悄地改变了名称,即使在她一九五八年据说已经重新成为“合法侨民”之后也没有恢复……

  看到这里,丁洁琼眼圈发红了——是的,祖国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这个远隔重洋的女儿!她静了静心,接着往下看。云南高山站在建站伊始的一九五四年便按计划在那里进行几种“奇异粒子”以及高能强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取得可观成果。

  一九五七年该站在“国际地球物理年”中的表现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和好评,也因此被大洋彼岸的丁洁琼所知晓。

  自一九五四年以来,欧洲几个发达国家和日本又相继建起几座高山站。但是,所有这些高山站所在地区虽然高海拔,但也高纬度,三千米以上通常每年有半年以上积雪期,给科研和生活带来很多困难。云南高山站则是高海拔而低纬度,气候条件好,附近矿区有水源、电源和公路。一九五八年高山站迁到九公里外一座山头上,海拔更高,占地面积、建筑物数量和仪器设备数量都扩充了十几至几十倍,称“新站”,而原站址被称为“老站”。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宇宙线室的青年科研人员开始分批到“新站”工作。高山站的同志们意气风发,齐心协力,为今后在西藏高原海拔五千五百米处置放乳胶室,建立广延大气簇射研究设备,开展超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积极做准备……

  云南高山站的成绩和我国宇宙线观测的前景使丁洁琼感到兴奋。材料尚未看完,原子能研究所在北京郊区的设施遇到重大疑难,请求帮助。她带着小姚亲赴现场。几天后,回到“菊苑”的当天下午,小姚就因孩子生病回家了,女教授独自乘车外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