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张扬 > 第二次握手 | 上页 下页
八八


  §第三十六章 X基地与W基地

  “不是说‘大科学’吗?‘大科学’首先要‘大’!为建造‘X基地’,我们当初在田纳西州征购土地达四万五千英亩 ,先后投入四十万人,声势磅礴,气壮山河!”佩里大声说,“我们以强大国力为后盾,为达到最终目的而大规模运用最尖瑞的科学技术,毫不吝惜地投入金钱、人力和物力……”

  “‘盲目性’和‘一窝蜂’现象,也很‘大’吗?”丁洁琼笑问。

  “当然!”佩里不仅满不在乎,还举例说,这里一座工厂的操作工人原定为二千五百人,今天已达二万四千人!该厂一个生产流程的建造费用,最初的预算是一千二百万美元,实际上后来逐渐递增为一千七百万、三千五百万和一亿美元……

  “嗬,一亿美元!”丁洁琼惊叹。

  “岂止!我看呀,最后,怎么也不会低于三亿美元。”

  X基地是一座“铀厂”,原使命是尝试用离心法、扩散法和电磁法等全部三种方法分离铀235与铀238。现在,佩里说:“付诸实施时,我们取消了离心法,因为技术条件太不成熟。”

  “气体法和电磁法也谈不上成熟。”女科学家说。

  “只要比离心法多一点可行性就行。”将军点点头,“这是采纳了奥姆霍斯博士的建议——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听取了你的意见。”

  “离心法还是很有希望的,”丁洁琼想了想,“从基本原理到可操作性,都不错。”

  “今后的事今后再说。”将军口气决断,“当务之急是尽早造出原子弹,扔到希特勒和裕仁的脑袋上!”

  丁洁琼赞赏地瞥瞥佩里。她觉得自己越来越理解了,为什么美国的掌权者会挑选这么个“粗人”充当本世纪最伟大工程的“总管”。

  电磁法必须有强大的磁场。而磁场是由磁铁产生的。因此,这个方法需要大量极其复杂的、从未设计和制造过的高真空、高电压和强磁场设备——这就使它的生产具有空前的难度。但丁洁琼等几位科学家认为,今天的技术条件下它极具可行性。它终于被采纳了。

  电磁分离厂占地八百多英亩。一九四三年二月开始建设,九个月后第一批设备投入运转。浓缩铀的生产流程中有若干个大椭圆体排列而成的一条“跑道”,每个椭圆体由九十六块磁铁和九十六只“箱”组成。令丁洁琼印象深刻的是这些磁铁的巨大:长二十英尺,宽二十英尺,厚二英尺,包在焊接起来的厚钢板中——她掂量了一下:每块磁铁的重量,恐怕有几百吨吧!磁场之强也使女教授感到意外:夹在磁铁当中的几个每只重达十四吨的“箱”被磁力吸引而位移达三英寸!这样一来,跟它们连接的密密麻麻的管道线路全都扭曲、变形了。人们只得把这些“箱”焊接在一定位置上,强行固定。

  铀浓缩的第一阶段包括五座设有九条“跑道”的厂房,第二阶段包括三座设有八条“跑道”的厂房,其磁铁形制跟第一阶段一样,不过每条“跑道”只带三十六个“箱”。除庞大的主厂房外,一些辅助工厂的规模巨大也使丁洁琼见所未见:其中的两座每座长五百四十三英尺,宽三百一十二英尺,几乎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大小。

  第一阶段每一条“跑道”上有九十六个控制室,第二阶段每一条“跑道”上有三十六个控制室,每个控制室的耗电量都相当于一座大型广播电台。很多从前用量极少的东西,现在也耗量惊人。如第一阶段每一生产线每周使用液氮即达四千加仑 。

  设备数量几乎是天文数字。除磁铁外,还有操作箱和封闭在其中的各种部件、控制室、电动机组、真空系统、化学回收设备和千百万个小零件……所有这些通过火车川流不息地运来,又有条不紊地迅速“分解”在各个工厂。佩里说:“有两个星期,光是安装在这些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就收到一百二十八车皮!”

  战争大量用铜。拨给X基地的铜缺口很大。怎么办?美国政府决定,凡能采用白银之处一律改用白银。于是,连磁铁上的线圈都用白银绕制。佩里介绍道:“不错,这里也表现了‘盲目性’和‘一窝蜂’。X基地用银量从五千吨到一万吨又到一万四千吨,而政府为此准备的全部白银达四万七千吨,必要时还可追加。”将军指着那些像卡车轮胎般巨大的线圈说:“喏,它就是用银丝绕制而成的。”丁洁琼问:“如果必要,美国政府会不会动用黄金绕一线圈?”

  “黄金的导电性能不如白银。不然,会那么做的!”将军点头,“白银跟黄金一样用于储备。所以,这些白银都是在警卫森严之中,从西点国库通过铁路运来的,总值达三亿美元——不过这没算在‘曼哈顿工程’经费内。这是向国库借用,战争结束后必须在六个月内归还。”

  佩里陪着女教授来到电磁流程的终端。一批严密防护的浓缩铀正在等待启运。“投入的人力也是天文数字。电磁厂用工总量已达五千多万人时;到原子弹造出时,估计用工总量会近七千万人时。”将军介绍道,“开始建厂仅一年零几天,今年三月吧,第一批浓缩铀已发送‘Y基地’。当时浓缩度不高,但可供那里紧急需要的实验之用。现在的浓缩度已经大大提高……”

  “多少,”丁洁琼转过脸来,盯着对方,“现在的浓缩度?”

  “百分之八十五至百分之九十。”

  “够了!”女教授深深舒一口气。

  “什么‘够了’?”

  “够造原子弹了……”

  “多亏我决定‘一窝蜂’——喏,琼,你看,我又对了!”将军自夸道。他曾经决定在铀235的三种提取方法中同时采用两种。结果,电磁分离法成功了,气体扩散法却不如人意。

  气体扩散法,丁洁琼教授称之为“透析法”。

  特殊金属薄膜每平方英寸有数百万个超微细孔。六氟化铀气体在几千台扩散泵鼓动下穿过薄膜,经过四千道程序逐步分离,较轻的铀235气体向前流动并逐渐浓缩,而较重的铀238气体则更多滞留——这就是丁洁琼教授所谓的“透析”,也有些科学家称之为“气体扩散级联”。

  扩散厂内竖着许多“同位素分离圆柱”,圆柱高四十八英尺,内为镍管,外套铜管。铜管外部包有四英寸白铁管的水套。每一百零二根圆柱组成一“排”。圆柱分三组布局,每组七排,共二千一百四十二根圆柱。气体腐蚀性很强。有人建议总长度几百英里的管道全部采用纯镍管。后来发现,如果这样做,用镍量就会超过全世界拥有镍的总量。后改为在管道内壁镀上厚厚的镍。扩散法就规模而言亳不逊色于电磁法。已耗资二亿七千万美元,高峰期有二万五千人同时工作。其中一座工厂的周长即达二英里。每块薄膜只有银币大小,所用薄膜总面积却达几英亩,薄膜制造厂占地四十多英亩——搞了半辈子工程的佩里,也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厂房。

  一九四四年元旦决定,次年元旦必须初步建成气体扩散级联并生产出低浓缩铀;接着要全部建成并批量生产铀235,以供制造原子弹——可是薄膜材料成了“瓶颈”,直到丁洁琼来访仍未造出适用的薄膜……

  “我明白了,将军。”女教授思忖道,“您希望在薄膜问题上听听我的意见。”

  “不,我只是陪你来走走,偶尔谈起这个问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