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张承志 > 聋子的耳朵 | 上页 下页
一三


  其实回族知识分子或者说穆斯林知识分子都存在一个人格分裂的问题,现实的诱惑、现世的名利,与民族的感情、信仰的方式之间存在着矛盾,这是处于“多数”的海洋中的“少数”所必须面对的两难境地。

  我更想说:在打磨文字技巧和学问规范之前,要知道学术和文学的良心是最重要的。应该思考你和所面临的文明主人之间的关系,要自问你是否对得起你调查的村落和那里的人民。

  为了与他们竞争,我呼吁开展“寺里的学术”。虽然我非常清楚:如此对旧秩序的颠覆,不是几个阿訇能干得成的。我们只是以这个姿态,呼吁未来的清真寺和阿訇满拉、穆斯林知识分子,介入捍卫自己文化表述权利的事业。至于能否成功,决定事情的是真主。

  这是一个历史的口唤,它不理睬谁的急功近利。当弱势民族不再处于受压迫、被歧视的处境,当底层民众获得了平等和“事实上的平等”,一切遗产都是人类共有的。那时,穆斯林获得了平等的对待,博士们的道德得到了规范——我们将全力声讨排斥和嫉妒。

  对于中国的穆斯林,不管是民间还是知识阶层,希望到底在哪儿?

  不知我的思路是否很费解——前面提及《黑骏马》和蒙古体验,就是这个意思。人并非没有机会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对他人表达平等和热爱,是一件动人的事业。

  只能等待自己有话语权的那天?

  话语权可以用水平来实现。顺便说一句:我高度评价“黄牛奖文学奖”的空缺。因为它如同宣布:敢于对更高水平提出要求,意味着真的要追求对世界的话语权。

  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可能是值得怀疑的?

  不能这么说。人都在前定的链条上。不如留意这样的思路:穆斯林本身的规范,会洗涤流行文艺的污脏。或者说,伊斯兰的信仰,会启发人去探索学科内最优秀的东西。摩尔根做了伟大的示范,优秀的后来人会模仿他。于是他们会靠近知识传统中最干净、最专业化的内核。我们等待着这样的人的出现,随时准备着支援他。

  这就是答案了。还是《寺里的学术》确定的方式。

  请允许我再说一些话。

  我们没有排斥一切体制内回族或汉族知识分子的念头。有志气的中国穆斯林追求的,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辉煌文明、包括学术和文学的积累不敢轻慢,因此对之才有了责任感。当别人在泡沫文化的洪水面前却步时,伊斯兰的教养使我们站了出来。既然敢于公开自己遵从穆斯林的道德大义,那么我们也不会面对知识分子道德的堕落,而嗫嚅不语,畏缩不前。

  不,学术永远都不是主要的问题!塑造和追求理想的伊斯兰形式,才是我们的理想。我盼望我们有这样光荣的前定,经过我们一生的跋涉和积累,为苦苦寻求光明的“真主之道”的穆斯林世界,贡献我们的一点经验。

  2004年6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