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唐浩明 > 张之洞·上 | 上页 下页
一一


  老头子从屉子里拿出一纸信笺出来,递给张之洞。张之洞双手接过,看那上面写了四首七律:

  十年旧学久荒芜,两度春官愧滥竽。

  正恐当场迷赝鼎,谁知合浦有遗珠。

  奇文共说袁子才,完璧终归蔺大夫。

  记得题名初唱处,满堂人语杂欢呼!

  苦向闲阶泣落英,东风回首不胜情。

  亦知剑气难终倅,未必巢痕定旧营。

  佳话竟拼成一错,前因遮莫订三生。

  大罗天上春如海,意外云龙喜合并。

  一谪蓬莱迹已陈,龙门何处认迷津。

  适来已自惊非分,再到居然为此人。

  歧路剧愁前度误,好花翻放隔年春。

  群公浪说怜才甚,铁石相投故有神。

  此乐何应只得仙,太常笺语最缠绵。

  早看桃李森佳殖,翻为门墙庆夙缘。

  名士爱才如共命,清时济治正需贤。

  知君别有拳拳意,不独文章艳少年。

  张之洞捧着这一页载着满腔爱才之情的沉甸甸的信笺,激动得两眼闪动着泪花。回到寓所后,他彻夜难眠,写了三首五律,答谢范师的如山之恩、如海之情。

  十八瀛洲选,惟公荐士诚。

  不才晚闻道,因困转成名。

  己赋从军去,重偕上计行。

  天知陶铸苦,更遣作门生。

  沧海横流世,何人惜散才。

  嵌奇为众笑,湔祓有余哀。

  叠中凭摸索,孤生仗挽回。

  朝门多彻喜,应恨不同来。

  十载栖蓬累,轮困气不磨。

  殿中今负畴,江介尚称戈。

  一介虽微末,平生耻媕娿。

  心衔甄拔意,不唱感恩多。

  范鹤生读了张之洞的这三首诗后恳挚地说:“写得好,写得好!我知道你有大丈夫之志,不是寻常之才,‘知君别有拳拳意,不独文章艳少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你今后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柱石,那就是对我的最大的报答了。”

  张之洞说:“门生一定会把恩师的训示刻在心上,一辈子谨记不忘!”

  不久,这段佳话传到慈禧耳里。慈禧也很高兴,特赏范鹤生楠木如意一柄,以示对他一片公心为国抡才的奖励。

  四年后,张之洞出任浙江乡试副主考。他以范师为榜样,尽职尽心地为国家选拔人才。浙江乡试结束后,张之洞奉旨放湖北学政。三年学政生涯,他本着“不仅在衡校一日之长短,而在培养平日之根柢;不仅以提倡文学为事,而当以砥砺名节为先”的宗旨,整顿湖北学风,创立了经心书院,引导士人研习经学、史论、诗赋、杂著,提倡经世致用之实学。湖北学政任期满后,张之洞回到翰林院。又过了三年,他外放四川乡试副主考。考试结束后,留在四川任学政。督学四川期间,他一本湖北学政时的宗旨,倡导朴素实用的学风,并创办了尊经书院。就是这座尊经书院,日后造就了巴蜀之学,对中国近代的学术风气影响甚大。

  光绪二年,张之洞结束四川学政之任,重返翰苑。在浙江巡抚和四川总督的奏疏中,慈禧太后知道张之洞在勤勉供职,实心办学。张之洞回到京师后,关心时务,勇于言事,他的名字常常与李鸿藻、张佩纶等人的名字一道播于人口,慈禧自然知道他。而给慈禧印象最深的,还是今年五月间在那桩轰动朝野的尸谏案中,张之洞的卓越表现。

  五年前,年仅十九岁亲政刚刚一年的同治皇帝载淳忽染重病,慈禧为此心急如焚。十多年来,慈禧一心指望把儿子培养成为一个刚强决断、敢作敢为的帝王,就像开基创业的列祖列宗那样,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一洗道咸以来的疲惫懦弱,重振大清朝的雄风。儿子亲政以后,颇有几分母亲的英豪之气,慈禧心中宽慰,她决定还帮衬儿子几年,直到他完全成熟,能独立无误地处理国事为止。谁知儿子病入膏肓,一卧不起,当御医悄悄把实情告诉她的时候,一个重大的不容展缓的现实问题迫使她压下心中的巨大悲痛,冷静下来思索着谁来接替帝位的头等大事。

  同治皇帝没有儿子,按照子以传子的家法,应当在他的侄儿辈里挑选一个人出来,但他没有亲兄弟,也就没有亲侄子,挑选的目光不得不扩大到道光皇帝的曾孙辈,即咸丰皇帝亲兄弟的孙辈上。咸丰帝孙辈为溥字辈,溥字辈至今只有咸丰帝长兄奕纬的孙子溥伦一人,但溥伦又不是奕纬的亲孙。奕纬无子,继承他爵位的乃是乾隆皇帝十一子永理的曾孙奕纪,溥伦是奕纪的孙子,血统已经很远了。显然,溥伦不是合适的人选。

  慈禧排除溥伦之后,目光便只有放在道光帝的孙辈即咸丰帝的亲侄辈——载字辈。载字辈眼下只有三人,即十八岁的载澂、十一岁的载滢和四岁的载湉。载澂是恭亲王奕沂的长子。提起载澂,慈禧不由得满腔怒火。认真地说起来,她的宝贝儿子就是被这个载澂给害死的。

  载淳登位后仍在上书房读书,时为议政王的奕沂把儿子载激也安排在上书房读书,名义上是为载淳做伴读,实际上是为儿子创造~个从小便与皇上关系亲密的环境,为儿子今后在政坛上打下坚实的基础。载淳、载澂这对堂兄弟由于年龄相仿,性格相投,一天到晚形影不离,亲密异常。几年后,兄弟俩都长大了。奕沂的目的正在顺利地实现过程中。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