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唐浩明 > 杨度·上 | 上页 下页
四八


  说话间便有人离开座位,绕过桌子,从另一个窗户口对着夏寿田的正面仔细地看了很久,然后回到座位上大声说:“好一个榜眼公,又年轻,又俊雅,真正是文采风流!”

  这么一嚷,满江亭的游客都知道了这个新闻。夏寿田刚一落笔,便有不少人围了过来,有钦佩的,有爱慕的,有好奇的,有凑热闹的,把个榜眼公围得水泄不通。那新进士分开众人硬挤了进去,对着夏寿田作了一揖,说:“年兄也来游江亭了,怎么不叫小弟一声?”

  夏寿田正愣着,心想:好亲热的一个人,但我怎么不认得他呀!那人忙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大红名刺,上面印着几行黑字:钦赐戊戌科进士出身江西瑞州殷连奇字慕白号石屋居士。原来也是今科的进士。夏寿田忙还了一礼,满面笑容地说:“慕白年兄,你也来了,真是幸会。”

  “难得这次见面,就请年兄放驾,到我席上坐一坐,我的几位朋友都想一睹年兄丰采,聆听年兄馨咳。”

  殷连奇边说边伸出手来,挽起夏寿田的胳膊向外走。夏寿田说:“年兄好意小弟领了,小弟还有一个朋友,现正在那边等着我哩!”

  “好说,好说,我们痛饮几杯后再把年兄的朋友请来一起聚会。”殷连奇不由夏寿田分说,硬把他向自己的酒桌拉去。围观的人见这位也是新科进士,遂平添三分敬意,让出一道空隙来,放他们走出圈子,然后再跟在他们的后面,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发出赞叹声,眼光里流露出无限的艳羡。

  杨度眼看着这一幕情景,心里不是滋味。人世间就是这样:颂扬成功者多,抚慰失败者少;攀荣附贵者多,扶危济困者少;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它凸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一面,同时也有激励人心向上的一面。杨度默默地想:且忍下这口气,三年之后再把天下所有的风光都挣来!

  “先生!”一个娇嫩的声音,把杨度从思索中唤回。他转脸一看,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正笑吟吟地站在他的旁边。那女子穿着一身藕绿色的衣裙,身材匀称,五官清秀,肌肤白净,眉目之间透出一股妩媚的气息,尤其是盈盈笑意之中那种恬静纯情的神态,更令人一见便生爱心。

  “是叫我吗?”杨度立刻从失意中跳出来,满脸春色荡漾。

  少女点点头。

  “请坐吧!”

  少女略带一丝羞涩,挨着杨度身边坐下来。

  “找我有什么事?”杨度和颜悦色地问。刚才这一丝羞涩,更增添了几分少女的娇美。杨度想,再加一番修饰,她真可以说得上倾国倾城的。

  少女从怀里掏出一把桃形豆绿绢扇来,轻声说:“先生在粉墙上题的那首《百字令》真好,我想请先生题赠给我,就写在这把绢扇上,不知可不可以?”

  “可以,可以,我给你写上。”这么一位美人看上了自己题的词,还要求写在扇子上,真是一件趣事。闻着扇面上悄悄透出的脂粉香气,二十四岁的三湘才子不觉心旌摇动起来。

  “小姐,你叫什么名字?”杨度不忙着题词,拿着少女的绢扇细细地欣赏着。

  “我叫静竹。”

  静竹。杨度的脑子里浮起了家乡的满山翠竹,再看看眼前的静竹,一身绿装,真是一枝秀美文静的苍新竹。

  “听你的口音,像是江浙人?”杨度满目含情地望着静竹。

  “先生说对了,我是苏州人。”静竹答,声音仍是轻轻细细的。

  “你来京师几年了?”

  “两年多了。”

  “今天是跟父亲来的,还是跟哥哥来的?”

  杨度不知不觉地想起前几年跟他一起去归德镇的妹妹来,她那时跟这位少女的年龄相差不多,也常常要自己把新吟的诗句抄好给她。

  “我是跟师傅一起来的。”静竹的声音更轻更细,头微微低下,脸上泛起浅浅的红晕。

  “师傅,教你什么的师傅?”

  “教我弹琵琶,吹箫的师傅。”静竹的头更低了,长长睫毛下的眼睛里似乎水盈盈的。

  杨度不再问了,他已略知静竹的身份了。京师里妓院、戏班里许多从苏州卖身来的年轻女子,她们或卖笑或卖艺,总之都是身份低贱的可怜人,看来静竹是这中间的一个了。杨度从隔桌席上借来一支小笔,静竹又替他磨墨。杨度屏息静气地用端端正正的小楷,将自己的新作抄录在小巧精致的绢扇上。静竹一直凝神看着,对这位五官端正、棱角分明的年轻才子,她心里充满了感激。从他那一笔不苟的字迹中,她看出此人对自己是喜欢而尊重的。静竹常受别人的喜爱,但很少受到别人以平等相待的尊重。这份尊重,对她来说是一份多么难得的礼物啊!

  “谢谢你,杨先生。”当杨度写完“戊戌仲夏湘潭杨度题于江亭”一行字时,静竹方知词人的名字,她以极其真诚的心情向杨度表示谢意。

  “粉壁上还有一阕《百字令》,是我的朋友写的,我给你题在背面吧!”杨度翻过绢扇的另一面来。

  “谢谢,不必要了。”

  “你不知道,他可是今科的榜眼公哩!”

  “我知道,刚才这里人人都在说。”静竹不以为然地说,“他虽然是榜眼公,但我看他的那阕不如你的这阕好。我喜欢的是词,不是榜眼。”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