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晓声 > 人世间 | 上页 下页
二三五


  §中部 第十四章

  第二天早上,周蓉在走廊烧水时,听到人们对昨晚的事件议论纷纷。有对学生们的行动表示理解和赞成的,认为大学生关心工人的命运是好事,其行动无可厚非,可以劝他们冷静,但不可以乱扣帽子。也有态度相反的,认为中国工业一直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发展,表面看起来有条不紊,实际上劳动力密集,生产水平很低,不动大手术难以为继。动手术是复杂之事,牵一发动全身,学生们不了解其复杂性,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支配下冲动参与,肯定会让工业改革更趋复杂。

  “怎么能说他们的行动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呢?这种说法太羞辱他们了吧?”

  “按心理学来分析,人类的大部分行为与生存本能、安全意识、自我表现欲有关,对于青年尤其如此。连你替他们说话都是一种成年人的自我表现欲作祟,太不成熟了吧?”

  大学教师都觉得自己看问题很有水平,自尊心都特强,几句话不和,争论进而争吵起来;这一个摔抹布,那一个用铁勺敲锅,公共走廊里战云密布。

  一九八八年,“文革”已经结束十多年,许多人还是难以容忍与自己相左的观点。如果当面听到了,如同有洁癖的人眼见地板缝中塞入什么脏东西一定要挑出倒入垃圾桶一样,劝他们不必太当回事很难。

  在大学里,辩论之风仍很盛行。只有哪一种观点更新,没有哪一种观点更正确。所谓权威人士的观点,往往被视为“恐龙化石”,并不一定得到大家认同。文科大学如此,理工科大学的情况也相似。医学院牙科专业的学生都在一所文科大学的课堂上出现了,他们是逃课结伴而来,为的是听到某位明星教师的新观点。

  周蓉一句也没参与走廊里的辩论。她认为,类似辩论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如果双方都肯说为了让自己的看法更全面,我愿意认真思考对方的观点,那才是有益的讨论。

  自从评上副教授以后,她更喜欢与人讨论而不是辩论了。甚至也可以说,她更喜欢倾听别人的观点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耐心深入讨论什么问题什么现象的人,在这所大学里也寥寥无几。不少人心里都有一个容不得别人的观点存在的魔障,只要不同观点一出现,内心就发出指令:“让他们闭上鸟嘴!让他们听你说!你说你说!他们都在胡扯!你说出的观点才是唯一正确的!”

  初到北大读书时,周蓉内心里也曾有过那么一个魔障,只不过她本是不愿张扬的女子,经常以理性打压自己内心里那个魔障。成为这所大学为数不多的年轻女副教授以后,她变得更沉静了。成为汪尔淼的博士生以后,那个魔障又出现了,不过又像智慧天使似的,经常对她说:“先别说,先别说,认真听,耐心听。”

  她变成这样,与导师汪尔淼的影响有关。

  导师与她讨论问题时习惯说:“周蓉,你说,你说。先别急着听我说什么,我的观点无非就是一种观点而已,也让我分享分享你的观点哩!”

  她第一次从导师口中听到这句话时,内心怦然一动。世界上还有人把听到别人的观点视为一种享受,这是她以前从没想到过的。导师让她联想到了几位曾出现在她讲座上的农大学生,他们听她讲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四季及二十四节气时也显得特享受。

  但面对面坐着的可是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啊!那时的汪尔淼指间夹着烟,隔会儿吸一口,确实一副享受的样子。

  “再说说,你刚才那句话——宋词总体上的阴柔美也是宋人危国偷安的心理反映,展开来说说。”汪尔淼说。

  她继续讲时,他则不断地点头。

  待她说完,试探地问:“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他沉吟着说:“现在我还不能表态,我得多想想。”

  讨论的全过程倒像她是导师,而他是学生。

  周蓉上课前听学生们说,昨晚学校后门那儿并没发生什么事态。公安人员一撤走,大多数学生也就散了,少数学生到食堂开的夜餐馆吃夜宵去了。天冷是一方面原因,没有了对峙群体,觉得没意思了是另一方面原因。

  错开午休时段,两点左右,周蓉来到了汪尔淼家。

  汪尔淼的女儿精神又不好了,仰躺在吊铺上叽叽咕咕。汪尔淼习以为常,周蓉也见怪不怪了。

  导师向自己的女博士生说到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上午在他讲课时,有位女生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人心性的共同的民族精神营养,为什么两千多年过去了,真正谈得上有点儿君子修养的国人也就历史上的几位,绝大多数国人的国民劣根性非但没改变,反而似乎还在互相传染?

  汪尔淼说:“周蓉啊,这个问题很尖锐吧,也有现实针对性,我们应该当成一个好问题来看待。由中国人自己提出来,比由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提出来好。我们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必须给出具有说服力的回答。学问二字一定要能促进自己帮助他人解释现实困惑。如果不能,就成了‘客里空’、掉书袋,就仅仅成了饭碗,我们也就会沦为捧着饭碗的职业夸夸其谈者。我当时没回答。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明知几句话回答不清楚。不能以己之昏昏使人昏昏,老师绝不能那样当,让咱们都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他要求周蓉读三部书: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

  他说第一部书国内还没有很好的译本,校内外图书馆也未必有英文原版书,他在省社科院哲学所的老友家见过原版。他把一封预先写好的信交给周蓉,嘱咐她务必借回来读一读。他建议她对比着读后两部书,认为那样读更容易激发灵感。

  汪尔淼说:“那位美国传教士一百一十年前断断续续写下了《中国人的气质》,他从我们中国人身上看到了某些毛病。半个世纪后,蔡元培先生也从我们中国人身上看到了那些毛病,或可证明不是外国人的偏见,比如面子问题、从众习惯、缺乏公共精神、缺乏同情心、冷漠待人,等等。为什么让你读《人性的弱点》呢,是希望你分清楚,哪些是人性共同的毛病,以防自己成为手持放大镜的偏执者。我认为,以上问题肯定是我们中国人身上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后可能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先问自己一个为什么。”

  周蓉一边听,一边把他的某些话记在小本上。其间,他女儿几次要从吊铺上下来,都被汪尔淼劝止了。

  “好女儿,不下啊,爸在和学生谈话呢,乖,听话,再在上边待会儿啊……”

  听着导师汪尔淼哄小孩子似的哄自己三十多岁的女儿,看着他女儿朝自己做的鬼脸,寻思着正在进行的内容严肃的谈话,周蓉感觉很荒诞,心里也很为导师同情忧伤。

  师母从外边回来了,她为自己买止咳糖浆去了。她爬上吊铺,把女儿搂在怀里哼儿歌,他们的疯女儿才没再闹着要下来。

  汪尔淼忽然问:“昨晚的事你知道不?”

  周蓉说知道。

  “你怎么看?”

  周蓉愣了愣,诚实地说:“不太好。”

  师生二人沉默片刻,周蓉反问:“老师,您的看法呢?”

  汪尔淼忧心忡忡地说:“也不太好。你对‘拼缝’二字有所耳闻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