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凌力 > 清宫悬案 | 上页 下页
四十六


  福临说:“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为此,国家制定了对朝廷官员贪污的非常严厉的惩治制度,凡贪污十两银以上者,革职拿问下狱,直至流放杀头。顺治帝派出权力很大的监察御史巡视各地,对地方的高层官员如总督、巡抚、总兵等人的不法及害民行为随时纠举。监察御史出巡前顺治亲自召见,并严格规定:一经点差,他们就不许见客、不许收书信、不许沿途州府县司等官送迎,违禁者给以重惩。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福临采纳汉官魏象枢的建议,实行大计天下,即对全国地方官进行甄别考核,并规定以后每三年举行一次,形成制度。每次大计,都有详细的考核内容和奖惩办法。这一年经过大计,全国大小官员被革职、降调、退休的有九百六十九人之多。

  在大计天下的同时,又对中央政府各个部门进行同样的甄别考核,名为京察。第二年正月起,再对地方最高官员即总督巡抚们严加考评,结果在全国十四名总督巡抚中,有六名分别受到降级、解任和革职的处分。

  福临崇拜立法周详的明太祖朱元璋,很快就运用到他自己治国的实践中去了。大计、京察,就是他为整顿吏治所立的法,经过法治的清洗和淘汰,提高了各级衙门的行政效率,推动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在权力集中、政令统一方面明显地优于南明永历政权,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动。

  在经济方面,以奖励开荒为中心。

  福临接受了范文程提出的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垦荒的建议,开始了清政府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屯田垦荒。后来又以官府贷给耕牛、种子以及三年不征、五年不征等优厚条件,奖励全国各地招民垦荒。顺治帝的这一措施,收到了预期效果,大战乱之后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因此而渐渐复苏,流亡纷纷回归,户口日益繁盛,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在经济实力上很快超过了南明永历政权。

  辅佐福临完成这次观念转变并进行政治经济建设的智囊团成员,主要是汉大臣。那些在福临亲政初期纵横天下的大将军们、王爷贝勒们,大多数还不会说汉话,更不认识汉字,对儒家一整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别说信奉,恐怕知道的都不多。满洲亲贵们在治国行政的大事上,与顺治帝的共同语言显然是越来越少了。

  福临重用的汉大臣,首推范文程这位身历太祖、太宗和顺治及后来的康熙四朝的大学士。

  范文程,字宪斗,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代,明朝初年自江西迁居沈阳。他的曾祖父范,曾任嘉靖朝兵部尚书,宦海沉浮数十年,颇有政声;却受奸相严嵩陷害,革职削籍,郁郁而终。范文程自幼好读书,颖敏沉毅。家庭的遭遇,使他比同时代的许多人更早地预见到大明气数已尽。当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后,因敬他是名臣之后,在大量屠戮汉人之际,不仅免他一死,还邀他参与政事。他也就半推半就,成为大金国最早的汉人文臣。皇太极继位后,范文程大得宠信,是朝廷最重要的谋臣,凡军国大事,皇太极无不向他咨询。当李自成攻进北京、推翻明朝时,范文程又以明睿的政治眼光,看到了千古难逢的机遇,向摄政王多尔衮进言大军入关、逐鹿中原、夺取天下。大清定鼎燕京之初,范文程为稳定局势、收揽人心、缓和民族矛盾做了很大努力。一旦多尔衮专擅朝政,变得势焰熏天,范文程又明智地后退,与这位摄政王保持相当的距离。

  顺治帝亲政,范文程才又一次焕发了他的政治光彩。少年皇帝倚之如肱股,言听计从;授议政大臣,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又进太傅兼太子太师,礼遇极厚。顺治帝曾亲自调制药饵赐给生病的范文程;还特遣画工到范文程府第为他画像,并将画像收藏在宫内,为的“见画如见人”,能日日晤面;恩赐给范文程的御用衣物食品,更是多不胜数。最令范文程感泣不尽的是,顺治帝竟考虑到他的形貌颀伟,下令为他特制衣冠,以求合身称体。老臣与少主之间的感情,已超越了一般的知遇之恩了。

  洪承畴和吴三桂,一文一武,都是当年从明朝降过来的大臣大将。

  洪承畴在明朝时,文章道德、政绩功勋都属一流,是崇祯帝倚为心膂的大忠臣。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明清松山、杏山大战,洪承畴所率十三万人马被全歼,自己也被俘虏。囚禁中的洪承畴每日谩骂不屈,甚至绝食求死。终因求生的本能、内心深处对明朝必亡的认识和对做开国从龙之臣的荣华富贵的向往,投降了皇太极,从此成为皇太极治国行政的重要谋士。清兵入关,洪承畴以他特殊的地位,以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的身份,配合豫亲王多铎所率大军的军事行动,战抚并举,在很短的时间内,势如破竹地拿下了江南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财赋之地,为清朝立下大功。顺治亲政后,洪承畴作为内院大学士,参赞国务,很得福临信赖。在军事最棘手的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福临任命洪承畴为五省经略,给他很大权力,放手让他全权处理对南明永历朝廷的战守抚等重要事项。洪承畴上任后,将近五年的时间没有多少军事进展,倒在招抚方面下很大功夫。朝廷内外,尤其是满洲亲贵对此十分不满,不断有怀疑、攻讦、诬蔑之词奏上福临。少年福临竟能不为所动,对洪承畴信赖始终。洪承畴的蚕食和不断的深入策反终于奏效,南明永历朝内部发生分裂和内战,使清朝终于得到了进军云贵、统一全国的大好机会。

  吴三桂开山海关请兵以来,一直受到清朝统治者的优待,封为平西王,为四汉王之首。追击并消灭李自成农民军,他更是功勋卓著。顺治亲政后,在与南明永历朝的对峙中,吴三桂在最困难的四川战线作战。南明方面施反间计,假刻吴三桂告示四处张贴,示意他有复明之心,被清朝川湖总督上报。十四岁的福临竟能一眼看穿,派专人转告吴三桂说:“朕与王谊属君臣,情同父子,区区反间计岂能间离!”吴三桂自然深受感动,更加卖力地为清朝打天下。比之崇祯皇帝被最简单拙劣的反间计所惑,自毁长城,冤杀大帅袁崇焕,福临实在是高出一大截。

  小皇帝福临对汉臣的笼络和优待,是那样识大局知大体,是那样有政治头脑,除了他自己的素质高、学习努力之外,也能看到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此前皇家公主、郡主,从来只嫁给满、蒙贵族世家,现如今也下嫁到汉王家了: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太宗的皇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肃亲王豪格之女赐和硕公主号,下嫁靖南王耿继茂长子耿精忠;次年,固山贝子苏布图之女赐号固山公主,下嫁耿继茂次子耿昭忠;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封承泽亲王硕塞之女为

  和硕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若不是皇太后的意愿,这样的联姻是根本不可能的。

  用儒家学说治乱世,福临渐渐尝到了甜头,治国理政渐渐入门。但是,入门越深,天子角色越投入,就要求福临的汉化程度越高,这样,福临和满洲亲贵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激烈,使他越来越多地陷入两难境地,无法解脱。

  江山,是满洲亲贵、八旗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他们抛头舍命,南征北战,为的就是自身和后代的荣华富贵;而维持异族统治、征服不甘受奴役的广大汉民,还得靠他们的威慑力量,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必须给他们特权以维系之。国家机构中首崇满洲,旗下军民终身享有钱粮,除了这些优厚待遇之外,清初为害峻烈的圈地法、投充法、逃人法这三大弊政,也是为维护满洲八旗特权利益而立的特别法令。

  福临很清楚,他是一位满洲皇帝,传统的教育、祖辈父兄辈的光荣业绩都使他自觉不自觉地要维护满洲利益;但他拥有天下,是天下万民的君父,又必须从整个国家的利益考虑。儒家学说使他完全认同这样的天经地义:皇帝统辖万里,咫尺之土也是皇帝之地;匹夫之人也是皇帝之民。多圈给旗下一地,则皇上就减一地之田赋;多投充旗下一人,则皇上就少一人之财税。在天子皇权与贵族特权之间这显而易见的利益冲突中,他能不维护自己吗?至于在政治上推进汉化还是反对汉化,任用汉官还是排斥汉官,福临和满洲亲贵们的矛盾冲突就更加激烈了。

  处在汉大臣和满大臣之间、处在汉文化和满文化之间,福临怎样才能维系双方,力求平衡呢?这实在是比走钢丝还要困难许多许多倍的事,足以令最老练的政治家头痛,少年皇帝能够应付得了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