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池莉 > 来来往往 >  上一页    下一页


  康伟业被段莉娜骂得心头直冒火,他本来想提醒段莉娜是她自己做过分了。但他再往深处一想,便不能与段莉娜计较了。就事论事段莉娜的确有错,但是从宏观上看,段莉娜是对的。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落后就要挨打。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物进化史:强者生存,物竟天择。不过,康伟业又有什么错呢?康伟业扪心自问,他觉得自己没有错。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在家庭里,他都尽力而为了。

  他们家形势的根本转变是从康伟业下海经商开始的。促使康伟业下决心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比较主要的一种就是他们的家庭现状。康伟业想,与其这样不死不活,倒不如背水一战。他康伟业就是不相信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万一失败,从高楼上往下一跳就行了。反正就一个孩子,几家抬着养,不会让她吃什么苦头。段莉娜是早就在琢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事情。眼看着熟悉的人经商发财,有时候也不免与康伟业嘀咕几句。不过这一次段莉娜不敢轻举妄动,在段莉娜这样的人的观念里,商总是不如仕的。何况康伟业去经商就得丢掉铁饭碗,生老病死都将不再有单位和组织操办,谁能保证自己将来不出个意外呢,这种决定毕竟大重大了,段莉娜轻易不去怂恿康伟业。

  这次是康伟业自己下的决心。他出差北京,在王府饭店碰到了贺汉儒。贺汉儒是段莉娜的中学同学,是康伟业的小学同学和知青战友。曾一度他们好得恨不能割头换颈。知青招工的时候,因为贺汉儒的家庭出身是资本家,他被分配到了街道办事处的小作坊。贺汉儒在街办工厂只呆了几个月,就投奔在新疆的一个亲戚去了。贺汉儒挥泪去新疆,康伟业还替他饯过行,凑过路费。这次在王府见到的贺汉儒,康伟业根本认不出来了。贺汉儒的大背头梳得溜光,衬衣雪白,西装笔挺,一身香气,提着手提电话。他请康伟业喝晚茶,铺张了一大桌子的粤式小碟和小笼,说:“你们中国人现在最时兴吃粤菜了。”他说:“康伟业你别把眼睛瞪那么大,现在我是马绍尔群岛公民了。”

  康伟业的眼睛瞪得更大了。他万万想不到社会变化是如此巨大,贺汉儒居然成了外国人。他身为马绍尔公民,为美国一家公司做中国代办。名片上写着总经理,基本年薪二十万美金。口气大得无边无际,说:“我已经替你们中国做了好几座大型水电站了。”

  康伟业说:“贺汉儒,去你妈的!”

  他们两人揍了对方一拳,发出了由衷的大笑。

  贺汉儒为康伟业在王府饭店开了一个房间,他们好好地叙了一番;日并认真地展望了未来。康伟业决定接受贺汉儒的建议,为贺汉儒的美国总公司在武汉开一家中南地区分公司。康伟业把自己果敢的决定叫做抓住机遇,改革开放。

  在康伟业离职的那天,夫妇俩靠在床头坐了一夜。康伟业已经箭在弦上,显得格外豪迈和义无反顾。他把孩子的教养以及一些家务琐事都一一拜托给段莉娜,话说商场如战场,恐怕日后很难兼顾家庭这一头了。段莉娜这些年来屡遭挫折,已不得康伟业能够振兴家道。她也明白,其实就康伟业本人来说,在机关就这么混下去,提级也是有希望的,一辈子既舒适又安稳。现在康伟业挥刀斩断自己的后路,也是深懂她的苦心所在。段莉娜岂有不动情的道理?段莉娜自然地垂了眉顺了眼嗓音温和,是一副前所未有的贤惠态度。她连连点头,再三说家里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康的妮也大了,不费事了,两家的老人又都疼她,我只管她的学习就行了。

  段莉娜还半夜三更地给北京的贺汉儒挂了长途电话,对贺汉儒说:“我把伟业就交给你了。你坑谁也不能坑他啊!你是知道我家老爹的脾气的,你坑了他女婿,他不拿枪毙了你。”段莉娜又母亲哄孩子一般鼓励康伟业:“你放手干吧,凭你的聪明才智,凭你工作这么多年的社会关系和我们两家的社会关系,还做不过那些没有文化没有关系的个体户?万一将来实在不行,也不要担心,我总是国家干部。一个家庭有一个吃皇粮的就不怕了。你说是不是?”

  康伟业说:“是,你的话总是非常有道理。”这次康伟业说的是真心话。段莉娜感动了他。他与她手执了手,掏心掏肺地絮絮叨叨他说话,正如相依的唇齿。未了,段莉娜指着康伟业的心说:“康伟业呀康伟业,如果你将来真的发了,千万不许搞女人。如果搞了,我就与你同归于尽。”

  康伟业说:“你这是什么话?简直是侮辱人!当我是小流氓?十年的夫妻你还不了解我?”

  段莉娜说:“那你发个誓。”

  康伟业说:“我发誓,如果我生活作风不正派,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段莉娜捂住了康伟业的嘴,两人都觉得自己可笑。这么的,夫妻俩就好了。天亮以后,康伟业如久困深山的大鹏,展翅飞向了广阔无垠的高深莫测的蓝天。他那辆每日里骑到机关去上班的自行车多年来第一次闲置在楼道的角落里,灰尘满面,不规则的光线将它分割变形,像一副超现实主义的油画,被搁在了往事里。

  从此,过去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康伟业革命性的举动为自己的人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机关工作方式远离了,家务琐事远离了,段莉娜远离了。他们这个家里出去了一个受窝囊气的丈夫,源源不断流回来的是金钱。

  段莉娜的口袋里开始充实和暖和起来。他们家装了分体空调,买了全自动洗衣机,小电视换了大电视,旧冰箱换了新冰箱。段莉娜吃肉不再受气,只要有钱,你指哪里人家给你割哪里。吃药也不再受气,进口的好药医院不给开,大街上的医药商店里品种齐全得很。在他们这个家庭小康化的过程中,段莉娜对康伟业的某些变化也有不大适应的地方。比如说康伟业的发型,以前一直很普通,每个月花五角钱在居委会办的剃头铺里剪短就行了,现在是在上海美容美发厅做发型,使用男用香水和定型发胶;以前康伟业的穿着是最随便的,段莉娜买什么他穿什么,现在西装是西装,休闲装是休闲装,服装的牌子是一定要讲究的,段莉娜无法再给他买衣服了,多少年来,康伟业对人介绍段莉娜都是说:这是我爱人。后来他这么介绍:这是我太太。段莉娜非常讨厌“太太小姐”这种称呼,搞得像旧社会,一股腐朽气息。她抗议说:“我是中共党员,政工干部,别叫我什么太太!不好意思说爱人了,就称呼段莉娜同志。同志这种称呼多好。”现在康伟业就不说太太了,但是他也不称呼段莉娜同志。就康伟业的变化,段莉娜专门地咨询过他们社科院的有关研究人员。大家都认识康伟业,大家告诉段莉娜,康伟业的变化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一个商人如果还是因袭机关干部的生活和消费习惯,那他反而不正常了。段莉娜想了想,再看一看外面的社会情况,也就把她的不适应强忍了下来。一个人,有所得就必然有所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段莉娜的这点理智还是有的。好在康伟业做得并不太过分。比如他聘用女秘书也有几年了,但是与她们一点私人瓜葛也没有。康伟业到底是康伟业,他的出身他的教养他们这一代人所受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那还是一般商人望尘莫及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