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斋苏府秘闻 | 上页 下页
二六


  那一天,为避免小姑娘在言谈方面出现失误,大少爷对她进行了多次训练。

  他问:“小姐?”

  “在”他让她回答。

  “不知该怎么称呼?”他问。

  “我叫白玛。”大少爷又让她回答。

  “多大年纪了?”

  “十四周岁。”

  经过多次练习,让应该记住的东西记在心里、挂在嘴上。接着,大少爷又让我多次同他练习对话。

  “珠杰君”他问。

  “是”让我回答。

  “请问你家小姐怎样称呼?”他问。

  “她叫泽……泽……白玛。”我吞吞吐吐地说。

  第二次练习时,我又回答成“她叫泽……白玛。”

  到第三次,我就能顺利地回答:“她叫白玛。”

  白玛到印度去读书的吉日终于到了,但凡吉祥之日,不一定非要笑脸相迎。夏天,拉萨的早晨清凉爽快,大少爷盘腿坐在首位,正念着扫除旅途障碍的《文殊颂》经。

  白玛身穿无袖氆氇藏装,脚蹬绣花藏鞋,头戴绿色小礼帽,坐在大少爷身边的垫子上。她在拉萨上学时的一条辫子,现已分梳成两条垂在胸前。此时,她低着头,正在不断用衣袖擦泪。

  措杰大姐摆上了糌粑、牛羊肉和麦粥。

  吃完早饭,大家开始敬送别酒。白玛先敬了佛法三宝,为了不使喜庆气氛被破坏,她象征性地喝了一小口。

  不一会儿,《文殊颂》念诵完毕,骡马的料也喂好。我退下骡子嘴上的料袋,把它捆在马鞍的一角。接着给骡子上了驮,再回到二楼寝室催促道:“时候已经不早,现在该启程了。”措杰大姐听罢,从柜上拿过两条哈达,将其中一条戴到白玛的脖子上,然后拥抱了她。白玛禁不住失声痛哭。另一条哈达戴给了我。大姐最后又拿过一条,放在白玛手上道:“临走时,你把这条横放在垫子上,这是预祝你今后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这时,大家都从垫子上站了起来,白玛照着刚才的吩咐将哈达横放在她自己刚才就坐的垫于上。措杰大姐最后将我们两个出门人的酒杯和茶碗斟满,放到柜上,以祝愿我们平安归来。临走时,白玛把脸贴在躺着的英赛小脸上,又让英赛用小手抓她自己的嘴。

  我抢先下楼打开了大门,让领头的幸运花眼骡上了路,其余骡子随即依次走了出来。最后,我抓起鲜花花眼骡的缰绳,将它带出了大门,作为白玛的坐骑。

  启程时,大少爷最后说了一句:“祝你们一路平安!”随即同白玛碰了头。后者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接着,措杰大姐与她碰头,白玛不禁抱住她久久地泣不成声。过了不知多久,我才把白玛扶上鲜花花眼骡,一直到追上骡群为止。

  早晨,一路上呈现出一派祥兆——在布达拉宫前面碰到不少卖牛粪和马草的人,他们都满载而来。到达江塘那卡时,我俩解下脖子上的哈达,揣进怀里。

  头一宿住在江麦。一路上除了我问“渴不渴”,她答“不渴”,我问“饿不饿”,她回答“不饿”,我问“要不要下来”,她答“不要”这么几句外,我们都没有说别的话。

  从拉萨出发的第五天,拜望过东门客栈老板及老板娘以后,在浪卡子住了一宿。次日,我们到了申腊。途中看到申腊和杂热两处驿站已被修复,还重新安排了信使。白玛在骡背上皱起眉头,看着这两处驿站,没说一句话。

  白玛这是第一次到杂热以西地区,那里清澈的泉水和高高的雪峰使她着了迷。

  到了江孜,年楚河两岸绿油油的庄稼一望无际,有名的年楚河就发源于卡惹拉山上一条八岁的小孩都能跨过的小溪。它汇合热隆、果西和乃宁等处的溪水,流经江孜、白朗两地,最后在日喀则汇入雅鲁藏布江。因此,年楚河流域是西藏最大的“粮仓”。

  到了江孜,在我家多逗留了一天,我带着白玛去看江孜城。这是一座古城,城中悬崖上有座名叫江卡孜的宫殿,江孜城也因此得名。镇上只有一条街,因商业不发达,那里的商店都有午后关门的习俗。

  从江孜到康玛,要一直沿峡谷行走,途中经过乃宁和杂昌时,我向白玛介绍,那里有许多木龙年间的抗英遗址。据说,林芝地区的农民武装在乃宁寺的大院内,共打死了一百二十多名英军。英军看到林芝人身穿用两张山羊皮前后缝合的披衣,打仗中随着手脚的舞动,披衣上的四只羊蹄也一起飞舞起来,事后,心有余悸地说:“千万别去惹这些人,他们每人都有四只手、四条腿。”白玛听后笑弯了腰,这是她从拉萨上路后发出的第一次笑声。

  从康玛再走三天的路程,经噶拉巴唐、浪布欧唐、果如果唐、唐本松等几个大平川,就到了帕里。由于这些平川面积很大,传闻连大象都哭过,由此得“浪布欧唐”名。果如果唐平川也是因累倒过“果娃”即黄羊而得名。在这些平川对面,在连绵不断的宁金岗桑山脉一端巍然耸立的是绰莫拉日山。在神话传说中,传闻绰莫拉日山是宁金岗桑山的情人。

  从帕里走两天的林间小道,就到了亚东。白玛以为到了目的地,便问:“这里是印度吗?”

  难怪白玛这样问。亚东可大不同于西藏其他地区。深山峡谷,全被参天大树所覆盖,山坡上开满了红艳艳的杜鹃花。男男女女长得眉清目秀,白晰聪明。这里的人不仅说话很快,而且在每句话后面总要带个“尼阿”的余音。他们的语言中,还夹杂着“巴杂”(街市)、“巴热巴吉”(十二点)等不少的印度语。亚东的主要街道下司马街两旁,同时混合著藏人。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开的商店,流通的主要货币也是印度的卢比。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