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简薰 > 姨娘人财两得 | 上页 下页
四十五


  赵家原本跟李氏说好,这时她得回答“因为大爷宠幸姨娘”,这答案两方不伤,却没想到李氏心怀怨恨,每逢有人问起就说赵家大爷不举,没多久,很多人都知道,赵家大爷不举了。

  但过没多久,赵家就传出好消息,柳姨娘有喜,赵家大爷很高兴,那个月每人多拿了一个月的月银——这等于是让赵左熙不举的谣言不攻自破。

  十个月后,柳姨娘生下了一个胖小子,这时问题来了,请不请奶娘?

  按赵老太太的说法,当然要请,不然吃谁的奶?可一向温顺的柳姨娘这次却是难得强硬,坚决不请,她要自己喂。

  赵老太太就奇了,自己喂孩子恢复得慢啊,这什么时候才能伺候孙子?身为姨娘当然以男人为先,最好趁着左熙对她还有兴趣,再怀一个。

  柳姨娘这时却是以孩子为上,坚持自己喂。

  这时赵左熙发话了,不请,理由是:柳姨娘怀胎十月的孩子,自然有作主的权利。

  赵老太太气起来不管了,原本有几个在喂奶的仆妇想当小少爷的奶娘,顺便提拔一下自己的孩子当玩伴,这下失望了,也不懂柳姨娘在想啥呢,给奶娘喂多清闲,何必没事找事做。

  但这些都不影响赵家多了娃娃的高兴劲,赵家不知道多少年没小男婴出生,洗三那天就别说了,办得热热闹闹,甚至在外搭起流水席,让街坊邻居一起沾沾喜气。

  赵老太爷思量再三,小家伙取名赵一定,希望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小孩子长得快,吃饱喝好,每天都长大一点,很快的满了周岁。

  举办抓周时,看着满桌物品,赵一定一把抓起苏芳,另一手抓起算盘,大家纷纷叫好,一手染色草,一手金算盘,代表要继承家业呢!

  赵老太爷见了捻起胡子呵呵笑,说真不愧是赵家的孩子。

  赵一定抓周后没多久,赵家再度迎来好消息,柳姨娘又怀孕了。

  说来这柳姨娘也是好命,这次怀孕赵老太太指了两个丫头过去翔云院当通房,赵大爷却没要,直接退回去了,说院子人少清静,他觉得这样就挺好,赵老太太很生气,一个大男人守着一个女人像什么话,又把人塞进来,没想到赵大爷挺妙,你塞你的,我就不进房,你能奈我何?

  赵老太太气得七窍生烟,但也没办法,总不能说是柳姨娘的错吧。姨娘最重要的就是传宗接代,她已经生了一个儿子,肚子里又有一个,以姨娘来说算是很尽责了,再者子嗣之事怎么能怪到她身上,就像柳姨娘自己说的:老太太,婢子只是个下人而已,哪有立场说什么。

  柳姨娘第二个孩子依然是儿子,赵家高兴得快要翻过去,当下每人多赏一个月的月银。

  小东西取名赵二发,洗三抓周照样热闹无比,只是中间多了小插曲——赵一定见弟弟只拿了两样东西,满地上拾掇,把所有东西都往弟弟怀里塞,金三爷瞧着有趣,故意从赵二发手里拿起一本书,没想到赵一定气呼呼的走过去,一把夺回,又放回弟弟怀中,看得大人喷笑不已,都说是好哥哥,这么护短,将来兄弟俩肯定能把赵家发扬光大。

  大东朝光正十八年,赵瑞儿出嫁,赵义一家当然来吃喜酒,柳姨娘悄悄带了赵瑞儿的生母陈姨娘到和盛院,姨娘是下人,不能进新娘房,便只能开窗让母女俩隔窗看一眼。

  陈姨娘知道以后再没见面机会,心里难过,但看到满院子嫁妆,内心又觉得安慰,从赵家大房出嫁可比从二房出嫁好得多,老太太答应过会有五百两的体己银那就一定会给,瑞儿美貌,手中又有金银,往后日子不用愁。

  翔云院的那两个通房被晾了快两年,赵老太太终于大发好心,把她们配给家中的家生子,两人跪地谢恩,不然在翔云院守活寡真没意思,青春苦短,可不想都用来等大爷,而且大爷对柳姨娘就是一心一意,她们又何必去蹚浑水。

  柳姨娘很快又怀了第三胎,这回生的是个女娃。

  相较于赵家二老对她不感兴趣,赵大爷对这女儿可是疼爱至极,赵一定,赵二发虽然他也有亲手照顾,但比起女儿赵雪梅那完全是不同等级,还会问下人怎么觉得女儿都没长大,下人也只能陪笑,说才几天呢,能长多大。

  相对于赵一定赵二发像赵左熙,赵雪梅跟柳姨娘则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眼睛嘴巴同个样子,据说赵大爷因为喜欢这女儿,她才小小年纪就开始烦恼将来要嫁给谁,还语出惊人说要帮她招赘,这样才放心。

  赵老太太听了好气又好笑,哪有人这样宠女儿的,但想想曾孙女还小,也就随便他了。

  又过几年,赵佩儿也出嫁了。

  而后众人期盼的柳姨娘的肚子又大了起来,这胎是个男孩。

  与爽利的两个哥哥不同,这赵三福特别爱撒娇,只要一放上床就会哼哼唧唧小声哭泣,委屈得跟什么一样,抱起来就没事,可一放下又是哼哼唧唧红眼眶,所以照顾起来特别累。但即便如此,赵大爷跟柳姨娘还是不假手他人,在赵家,有丫头婆子,但是没有奶娘,每一个孩子都是柳姨娘一口一口奶大的,等可以吃食物了,赵大爷也会加入喂食大军,也许是因为这样,孩子跟爹娘特别亲,还引起了府内风潮呢。

  以前,府内的管家娘子多半也会请奶娘,表示自己的丈夫有本事,请得起,但连最受宠的柳姨娘都自己喂了,谁不想自己喂孩子呢?赵家已经很久没有奶娘这个职称了。

  在赵三福开始学写字没多久,赵老太爷倒了,刚开始是伤寒,后来突然咳血,不到一个月就走了,赵老太太眼见相守多年的老伴过世,悲痛过度,没几个月也跟着离开了。

  赵家办丧事,得有正妻主持,赵大爷便把柳姨娘扶正,从此是大太太柳氏。

  守孝三年,日子慢慢恢复正轨,孩子们都进了学堂,生活圈从内宅扩展到外院,话题中出现老师,同侪,慢慢的长大。

  至于柳氏,自然成为京城姨娘的精神指标,从一个家生子变成当家主母,还生了四个孩子,赵大爷至今无妾无通房,她的遭遇很励志,但这样的遭遇京城百年来也仅此一个而已。

  光阴似箭,又是许多年过去。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