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简薰 > 穿书来镇宅 | 上页 下页
四十


  张招弟脸色一变,“卫将军又上战场了?”

  李福熙点头,“我要讲的就是这个,卫将军已经上战场,归期未知。张姑娘若有诚意,可以先进府中等候。”

  就见张招弟一下站起来,然后跌倒,又站起来,扶着自己的老母亲,两人转身就跑。

  卫盈愕然。

  李福熙笑着喊,“张姑娘不入府吗?”

  张招弟脚麻,跑不快,明明有听到,依旧头也不回的去了——她以为天下太平,这才愿意当将军姨娘,以为从此就是在一品门第舒舒服服过日子。此刻将军要上战场,那就可能会死,她才不想还没生孩子就守寡!

  李福熙给卫盈来了个机会教育,“盈儿,你看,你小姨说着多有诚意,一旦知道爹爹要上战场,那就不愿意了。你的人生还很长,日后遇到什么事情也难说,但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共富贵容易,共患难艰难。诚意不是嘴上说说,得用心评断。”

  §第十章 晕,又战争了!

  卫家关上大门,开始深居简出的日子。过了十余日,平安又回来了,带了卫东风的家书。

  上面只写了“战事吃紧,日后不再写信。公主保重,卫家还请公主多多承担”,没有开头,也没有落款,但李福熙知道这是卫东风的字。

  这么紧急的情况下,能报个信息已经算不错。

  李福熙拿了信去毛姨娘房中念给她听。

  毛姨娘不识字,但捧着信的样子就是一脸慈爱跟关切,“公主,这信上就写这样?”

  “是,毛姨娘也看了,信上字不多。”

  “三爷还是记挂卫家的。”毛姨娘感叹,“虽然卫家人对他不亲热,可是三爷始终没忘记自己的出身。”

  李福熙附和,“三爷堂堂男儿,自然不会是薄情之辈。”

  京城里,薄情的人多着去了。有人苦读中了进士,有了功名,这就把乡下的一切都抛弃,亲戚找来,也推说没空,就是不愿意相认。

  哪像卫东风,自己过上好日子就接了全家来住,一点也不介意卫老夫人,卫东雄,卫东厚对他并不亲切。

  李福熙跟毛姨娘说了一阵,这才回到小跨院。平安跟春来正在檐廊下说话,两人见到她,连忙行礼,“公主。”

  “没事,春来怀孕不容易,你们多说上几句不碍事。”

  “公主,小人这次不回前线了。”平安恭谨的说:“大将军担心公主要跑外务没个使唤的人,命小人留在府中听差遣。小人跟着大将军多年,各项事务都熟悉,公主若是需要个帮手,多少也能尽得上力。”

  春来一听大喜过望,但想起大将军在前线危险,马上又觉得自己不应该。她现在为人妻,即将为人母,也稍稍懂一点公主的心思,公主想必十分烦恼——但是平安不用回前线,真的太好了……春来,你不该这样想,不该。

  平安又说:“小人此后就留在府中听公主差遣,公主不用担心。大将军从上兵当起,至今已经十六年,征战无数,这回肯定也能打败大瑞国。小的在卫家,也会尽力帮公主的忙。”

  李福熙很矛盾,一方面觉得大瑞国今非昔比,一方面又想相信自己的丈夫。

  卫东风上次打大瑞国,是有几分运气在的。不然两方兵力悬殊,哪这么容易旗开得胜,可是大瑞国也不是不长记性,这几年一定是励精图治,有一定的把握这才南攻。

  相对的,南巢国皇帝太仰赖卫东风的名声,连续两年减少兵部预算,原本当兵能养家,兵源充足,后来当兵不能养家了,很多人就宁愿回家种田。

  这种情况下,到底能征召到多少人,而这些人拿着少少的军饷,愿不愿意给国家卖命,都不好说。

  战争有输有赢,你来我往。总体来说,卫东风都能获得最后胜利——二十册的《卫东风传》是这样的,但李福熙不知道延续下来的故事,是不是也这样。

  秦穆公靠着孟明视成为春秋五霸,但孟明视曾经三战三败,多亏秦穆公大度,这才创造了盛世。

  然而南巢皇帝并没有秦穆公的胸怀,他是一个小器皇帝,连虚衔亲王封号都不愿意给的人。

  李福熙不是悲观的人,她是真的觉得战事难说,大瑞国比南巢大了五六倍不只,又位处中原,物产丰饶,国力鼎盛,这样的国家不会打没把握的仗。

  “公主别烦恼。”紫珠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大将军不过离家数月,一定能跟过去几年一样,斩了对方领兵人的人头回来。”

  玉竹也同意,“光是卫家军的名号,已经足以让那些大瑞国的上兵腿软。奴婢就不明白了,大瑞国上一仗死了上万人,这还不怕,当时……”玉竹没再说下去。

  李福熙却是知道的,要不是当时的周国丈拖住军粮,使得南巢士兵无法北上,说不定卫东风就顺手灭了大瑞国。

  周皇后被废,周家已经倾覆,但不知道齐皇后的娘家是怎么想的。

  话说回来,也是皇帝昏庸无能,军粮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交给兵部,怎么会交给周国丈,周国丈那人品不发国难财就奇怪了。

  战事果然拉长——以前卫东风大败大瑞国只花了两个多月,现在都三个月了,边境还在苦战。

  齐国丈比较正常一点,发派下来的军饷都有如期运送,只是大瑞国有准备,打起来自然没那样顺手。

  这几个月,卫东风的俸禄都是直接到李福熙这里。她是卫东风的正房妻子,自然有权利代理他的一切。

  李福熙照样分二十两给卫老夫人,好笑的是汪氏跟柳氏又过来讨钱。李福熙就不懂了,自己看起来像个傻瓜吗?

  什么叫“大嫂也不是要占你便宜,大嫂一定会还的,有钱就还你”,有钱就还,没钱就不还,这什么道理。她想到以前交作业给了一个随身碟,被班代弄丢了。

  报告嘛,笔电再拷贝一份就好,可是那个随身碟要四百多,班代回她“我找到就还你”,啊,那是找不到就不用还吗?李福熙至今仍不懂这个逻辑。

  汪氏也妙,她的理由是“反正公主一个人也用不到这么多银子,借大嫂一点就当作好事”。李福熙真的满头问号,哪怕世界首富马斯克都不会嫌钱多,何况她一个普通人,二十两是不少,但也没多到烫手啊。

  立冬的时候,朝廷下了新政,每人得缴一两安家银。

  每人,指南巢国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大官,还是农村,总之只要是南巢人,就得缴这一两。

  战事显然不乐观,朝廷没钱了,直接跟老百姓索要。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